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看宁德 > 正文

发力高光谱 农业好出路

nd.fjsen.com  2020-06-08 10:47:40 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范陈春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范陈春)

以数据为生产资料,宁德大力实施高科技数字农业项目,

一种新型、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呼之欲出——

发力高光谱 农业好出路

6月1日,宁德蕉城区八都镇,数字农业项目施工火热,6个智能钢结构玻璃农业大棚即将建成。这里正在打造高光谱大数据农业示范项目。

2个月前,项目一期的主体棚完成封顶工作。这个智能大棚,既是循环农业试验基地,又是院士专家工作站、科研中心、数据采集基地,它将开拓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大数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化学产品长期被用在农业生产上,造成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负责项目的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峰表示,“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精准的数据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陈一峰口中的数据服务,是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作物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并对作物苗情、病虫害、墒情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等,进而形成对精准农业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样的技术方便、快速、准确、可靠,是精准农业值得期待的新技术之一。

“测量作物参数的常规方法,是将样本从农田运到实验室,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方法。”陈一峰告诉记者,“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一项新试验,用轨道机器人或者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通过测定作物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来测定生长数据。”

在一座已经建好的单层钢化玻璃大棚里,苗圃和轨道已经搭设完成,部分苗圃已经种下了番茄种苗。在这里,轨道机器人将24小时采集番茄的生长数据。

大棚外,大面积的露天苗圃也已完成搭建。搭载高光谱仪的无人机将采集作物生长数据,与大棚内的作物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掌握作物生长的不同规律。

哪些数据是需要重点采集的?据介绍,养分生理指标如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与作物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氮、叶绿素含量、冠层参数等指标与作物的产量相关;当作物受到环境胁迫时,其生理信息和外部形态都会发生改变,作物当中一些特定的酶含量、氨基酸含量、蛋白含量的变化反映了作物在逆境中的状况,可作为作物逆境胁迫响应指标。

以病虫害为例。“传统的病虫害监测主要是田间取样、调査,但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时,传统方法耗时、费力,且不具适时性。”陈一峰表示,“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简便、大面积、无破坏、客观,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也是今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发展方向。”

“农业生产不再只是凭经验、凭感觉。”陈一峰表示,在用成像光谱技术获取海量数据后,公司将建立模型,推出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对作物准确地进行灌溉、施肥、喷洒农药作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2019年,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10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如“植物水分含量高光谱分析软件V1.0”和“植物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分析软件V1.0”等。

据悉,2017年,蕉城区政府在“厦门9·8投洽会”上与易宇(上海)农业科技签约,双方合作在宁德建设高光谱农业大数据示范项目,后者专注农业科技领域并已研发出成像光谱设备。今年2月,总面积2400亩的“宁德市高光谱大数据农业示范项目(一期)”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如今,项目已建一个院士工作站,并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预计明年3月左右,涉及西红柿及其伴生农作物的数据模型,以及系统性农业生产数据服务的业务模型将在基地中呈现。之后,基地将主要进行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类作物的数据模型建设,以服务于战略性农业项目和大型种植户。

“现在我们还只是进行小规模数据采集测试,未来,我们会推动携带高光谱遥感设备的卫星上天,它们收集数据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借助卫星采集的海量数据,我们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帮助生产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陈一峰说。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数据,农业,作物,光谱,项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