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蕉城:文明实践“371”为幸福加码

nd.fjsen.com  2020-12-08 08:08:27 李加进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 在蕉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阅览室,来自蕉城附中的学生在志愿者辅导下观看电子图书。在多媒体VR展示区,市民们通过多媒体VR全景,了解蕉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情况。这里已经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蕉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只是该区构建“371”文明实践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蕉城区通过力量聚合、资源整合、渠道融合,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打造理论宣讲服务、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健身体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乡风文明服务、爱心帮扶七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组建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旨在文明,重在实践,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蕉城区文明实践体系的构筑,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了高质量新时代文明实践‘蕉城模式’。”蕉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坚说。

如何谋划“十四五”发展,鞭策推进龟山万亩生态茶园建设?11月25日,蕉城区赤溪镇院前村党支部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杨丽凤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派单小程序,点了“听意见上门”。次日,赤溪镇干部就来到院前村群众活动中心,坐在板凳上和村民交流:“院前村要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在茶叶加工、品牌培育、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村民黄子凑兴奋地说:“现在我们农民也有机会和政府干部在一起,听听惠民政策,谋划发展,真好!”赤溪镇通过群众点单的方式,把产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宣传了党和政府最新政策和中心工作,还广泛收集了民情民意,为群众答疑解惑。

年初以来,蕉城区依托“大梦蕉城”微信平台,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搭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闭环模式,把准民意“经络脉”,推动服务“快准实”。群众个人也可以把诉求以点单的模式发布到平台,经中心审核后安排部门志愿服务队接单,“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小程序运行以来,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2个,开展活动180多场,参与志愿者达4100多人。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见实效,才有持久力。今年以来,蕉城区霍童镇以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专业技能等志愿者为骨干,推行每月“四个上门”志愿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当地遍地开花——“送学上门”“送技上门”“听意见上门”“解难题上门”,众多“田秀才”“土专家”“公益达人”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打动人,用专业技术知识服务人,把文明送到基层一线、传到百姓心坎。

在蕉城,有这样一些闪亮的名字为人所熟知:“金色年华”“爱心车队”“爱满人间”“慈心善行”“天天向善”……他们是寒门学子温暖的港湾,他们是疾患床前感人的守候……他们是由900多名蕉城区慈善总会志愿者组成的25支志愿者队伍。从严寒到酷暑,从年初到岁末,从城镇到乡村,从山间到海岛,多少个风雨无阻的日子,志愿者们四处奔走,从未停歇。2011年至今,蕉城区慈善总会志愿者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达7万多人次,帮助全区300多个村庄社区困难群众2万多人次,投入志愿服务时间达30余万小时。在区慈善总会的带领下,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善的长度,用爱心提升着善的温度,用热情描绘着蕉城的“大爱版图”。

“一所一特”“一站一品”是蕉城区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创建的特色品牌。蕉南街道东湖社区推出“三个五”工作法、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金涵畲乡上金贝村、洋中镇凤田村创新“四进五式六讲”模式、“三进三讲”方法,将党的理论讲到“田间地头”。特色品牌丰富多样,志愿服务全域铺开,实现“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目前,蕉城区已投入350多万元建设区文明实践中心,补助5个示范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建设资金200万元。挂牌成立16个乡镇(街道)实践所和316个村(社区)实践站,依托志愿汇、志愿福建等网站成立260多支志愿服务队,登记注册志愿者达9万多人,形成区、镇、村三级贯通的文明实践矩阵,统筹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同频共振、共建共享。(闽东日报通讯员 李加进)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文明,实践,蕉城区,群众,服务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