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十百千万”服务三农 众人拾柴助力振兴

2022-06-06 09:34:18  作者: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日前,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医疗小分队——闽东医院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专家们来到福安市潭头镇西坑村开展科普义诊。专家们教授村民正确佩戴口罩、自我防护等防疫知识,并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指导合理搭配饮食、科学锻炼、规范治疗用药。

活动现场,近200名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优质诊疗服务。专家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参加基层服务,为村民提供多样化、贴心优质的服务,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像这样让群众真真切切享受福利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在我市基层一线已成为常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市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通过建立十个以上“基地+人才驿站”服务平台、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住乡联村服务、每年组织千名专家对口服务、组建万名专家数据库等措施,引导专家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油画老师在长沙村指导村民创作油画 叶铖 摄

走进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文化艺术人才驿站,艺术家在此探讨交流,碰撞灵感。该驿站依托日趋完善的平台优势,吸引艺术摄影、诗歌、书画、音乐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扎根,驻村人才通过组织村民进行油画培训创作和销售,运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优势让村民在得到艺术培训、文化滋养的同时,又获得收入,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

人才向乡村引流,第一步就要搭建人才“沉得住、住得下”的平台。我市围绕“8+1”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各县(市、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园区及农业产业合作组织等高科技、高成长性、人才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平台,设立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制定考核评估指标,加强对基地建设的评估管理。按500-2500元/场(次)的标准为乡村人才驿站配套活动经费补助,通过开展乡村人才互动交流与创新创业服务,为乡村人才创造良好舒适的交流空间。

截至目前,考核设立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13个,对接专家开展服务556人次,搭建专家服务与乡村发展对接互动有效平台。建成乡村人才驿站42家,开展活动471次,服务人才2万多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

搭台引才,制度用才。走进寿宁县斜滩镇印潭村千亩油茶园,工人们正忙着除草、施肥、排涝,茶树上已能看到结出的茶果。

“要是没有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我的回乡二次创业很难成功。原来油茶结果少,收难抵支,如今,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千亩油茶产量增百倍。”茶园负责人张长青笑着说。

寿宁斜滩镇印潭村白石洋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专家细心指导负责人优化油茶种植

这得益于我市百名科技特派员住乡联村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市选派百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一派三年。每年开展调查摸底,精准掌握乡村科技服务需求,建立“订单式”按需选派机制。设立县、乡两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30个,根据乡村的产业特点和服务需求,统筹协调各级科技特派员在相对集中时段驻乡镇开展服务。

除了建立选派机制外,我市对住乡联村的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都做了细化和完善。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生活保障以及管理、培训、宣传、表扬、绩效奖励等,对科技特派员帮助实施取得成效的项目给予后补助经费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选派科技特派员303人,实现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科技特派员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598个、推广新技术539项;举办各类培训班955场次,培训农民3.3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3.8万户。

为了让专家服务更加精准高效,我市每年还组织千名专家,探索“基层下单、平台派单、单位接单、专家领单”全链条服务机制。遴选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统一建设万名专家“智库”,实现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等“8+1”乡村特色产业全覆盖。统一管理专家库建设、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

数据显示,我市已遴选11923名专家建立乡村振兴万名专家数据库,通过开展“千名专家下联百村,精准服务纾解民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集中组织各领域专家,“问诊”当前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难题。累计组织专家6117人,解决问题1885个,惠及群众13.26万人。

我市通过组织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构建起一个融平台和数据库为一体,长短期服务有机协调的多层次人才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在人才精准助力下,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亿元、增长4.2%,“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