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圆梦小康路 阔步新征程

2022-07-04 10:40:43  作者:叶陈芬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30年来,闽东致力摆脱贫困,打造了脱贫攻坚的中国窗口。而今,宁德上下牢记嘱托,努力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圆梦小康路 阔步新征程

盛夏的闽东,处处风光好,村村气象新:一座座崭新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村道直通农家、一个个产业基地风生水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回首三十年前的闽东,9个县有6个是国定贫困县,52个乡镇是省定贫困乡镇,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达77.5万人,约占全地区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地区生产总值长期排在全省末位,被称为黄金海岸线上的“断裂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和“弱鸟先飞”意识,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留下了“四下基层”的工作传统,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掀开了扶贫开发事业的新篇章。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30年来,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昔年贫困,一朝挥别——7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5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18.9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14.3万偏远人口搬出大山,圆满完成“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沧桑巨变。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清晰地记录着我市攻坚克难、追赶超越的每一个瞬间。

尽锐出战摆脱贫困

下党,距离寿宁县城45公里,号称宁德“西伯利亚”的特困乡。

“过去,乡里没有公路,交通全靠肩挑背驮。”年过古稀的下党乡下党村老党员王光朝说。作为当时宁德地区四个省定特困乡之一的下党乡,因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被称为“五无”乡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之后,习近平同志又两次来到下党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听风听雨听水的鸾峰桥成为最忠实的沧桑见证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期关怀和亲自推动下,下党乡持续奋斗,发展特色产业、红色旅游,奋力奔向小康。而下党乡的徒步调研,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起点。

传承好作风,续写新故事。30多年来,我市持续传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干部和群众一起走山头、下田头、拿锄头,并给群众送观念、送点子、送资金、送项目。

面对繁重的扶贫任务,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脱贫攻坚,担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脱贫攻坚查访调研,每季研究一次脱贫攻坚重点难点,每年听取一次脱贫攻坚总结汇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线”督战,建立脱贫攻坚“例会”制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传导工作压力、落实工作责任,在脱贫攻坚期间,连续开展了“季节攻势”“百日会战”“脱贫质量提升年”“脱贫成效巩固年”等脱贫攻坚专项行动。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市建立双月17日“干部挂钩帮扶日”制度,市领导率先垂范,每人挂钩1个贫困村和2户贫困户,带动全市1.28万名干部挂钩2万多户贫困户。并且坚持工作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干部队伍向脱贫一线下沉,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真正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千千万万基层扶贫干部的矢志为民、忘我奋斗下,全体闽东人民凝聚起摆脱贫困的磅礴伟力,以更强劲的步伐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前行。

精准施策逐梦小康

1995年5月4日,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旮旯的22户87名下山溪人,告别低矮破旧的茅草房,整村搬迁到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中心地带的新家园,住上新楼房,开始新生活。李先如就是其中之一。

“我可以算是全中国第一户造福工程搬迁的人家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当年的喜庆时刻,李先如至今铭记在心。此后风风火火的脱贫岁月里,一条条宽敞出村道路铺展延伸,学校、会场、公园、卫生所等一座座崭新设施在村里拔地而起,村民的生活一天一个样,一年比一年新。

从穷山恶水到福地新村,从泥泞小路到通衢大道,从茅草屋、土坯房到砖瓦房、小别墅,从增收乏术、困守一隅到广开门路、各显神通……放眼闽东大地,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山海间徐徐展开。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致贫致困原因各不相同,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30年来,我市始终认准“精准”这条路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契合当地、形式各样的扶贫模式尽显效益,形成了精准扶贫“宁德模式”——

“挪穷窝”。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搬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0多亿元,搬迁44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3000多个。其中,2.4万“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居无定所”的“连家船民”实现全部上岸定居。

“改穷业”。坚定不移念好“山海经”,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业等“8+1”特色产业,使96%以上贫困户都有一项脱贫项目,让群众搭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增收“快车”。

“换穷貌”。坚持把改善交通作为扶贫开发的“先行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全面打通了贫困群众的致富通道。以开展“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市行政村改厕改水、生活垃圾处理和10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

“断穷根”。专门出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医疗补充保险政策,贫困群众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达90%以上。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成锦绣。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在宁德下党设立分会场,以宁德为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宁德,这只曾经的“弱鸟”终于展翅高飞!

接续奋斗振兴乡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市开局稳健——

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5万元,比增18.8%,保持“零返贫”;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亿元、增长4.2%,“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比增11.7%,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闽东的发展使命。乘势发力,我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全面导入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致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健全机制,巩固成果。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动态监测帮扶、重点政策衔接、产业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工作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出台支持少数民族村乡村振兴5条、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等政策措施,努力做到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产业先行,引领振兴。立足我市农业产业“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围绕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按照“精准定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补齐短板,建设家园。我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从内到外提升乡村的颜值和气质。通过“金牌旅游村”建设,在各县(市、区)筛选百个有旅游基础、有发展优势的村落,坚持标准化建设、差异化发展,力争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的标杆、乡村旅游的典型,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整体面貌。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一书记三大员”,不断推动各类资金、资源、信息、理念向乡村汇聚。组织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每年推出一批强村项目、富民项目、惠民项目,力争“十四五”末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40%,着力形成村富民富相统一、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滴水可穿石,弱鸟振翅飞。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宁德352万人民蓄势待发、精神抖擞,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向振兴;红土地上,一个个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乡村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