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惠民生 增福祉 暖民心书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2-10-14 10:25:23  作者:张颖珍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到全力提升民生兜底服务……将“民生小事”当成“社会大事”,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优质均衡 提升教育福祉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欢庆六一儿童节。张颖珍 摄

十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增长约7个百分点,达98.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增长约17个百分点,达103.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增长约15个百分点,达96.47%。2021年末,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2.9%、初中净入学率达99.1%。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32所、在校学生数61.50万人、教职工人数3.96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154所、13.70万人、5036人。

如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滋养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

我市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6所,28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标准化创建评估,全面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一项项教育惠民措施不断推出,“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的愿望成为现实——

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制作畲族传统食物。张颖珍 摄

福安市盘活薄弱学校资源,整合福安实小、韩城二小和福安实小阳泉分校,组建“实小教育集团”,率先实施小学教育集团管理模式,形成龙江、南湖、阳泉、富阳四个校区,逐步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现象。

屏南县陆地村小学孩子们通过“双师课堂”,实现了和宁德师院附小的孩子们“同课堂”,即由宁师附小教师线上教学传授知识、陆地村小学教师线下指导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福鼎市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4所,实现乡镇全覆盖,有效改善了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薄弱的状况,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我市电化教育站对接北京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为全市1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30个班级700多个农村孩子,每周2节线上英语课,弥补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不强问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扎根基层,学生们更愿意在家门口上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引才聚贤力度,制定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办法,引进基础教育人才229人,累计发放市级教育人才补助1500多万元。新任教师招聘人数从2013年的469人增长到2021年的1205人,增幅超过150%。2013年至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招聘新任教师8795人。

教育内涵质量稳步提升,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50.74%,87所中小学被确认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培育对象,福安一中、霞浦一中被确认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宁德一中、福鼎一中入选省第二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职业院校对接主导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提高到60%,13所职业院校与230家企业建立实质合作关系,与四大主导产业链的企业联办订单班(冠名班)42个。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重硬件建设转向重内涵提升,立足于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正逐步推进,全市青少年儿童更广泛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保障暖心 兜牢民生底线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无论在城市社区,还是在乡村,都能看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提前管理”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而这背后,得益于我市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市民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湖社区的居民们在凉亭内轻歌曼舞。张颖珍 摄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持续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安全、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1年,我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7.3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0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28.77万人、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20.38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6.96万人、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90.00%以上,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打通服务百姓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不断完善,正是我市着力发展民生事业的生动写照。

以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为目标,我市不断加大投入,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现有卫生机构845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5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8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276个、4239张和7163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41.68万人和328.44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平均年标准分别达到7408元、21204元。

社会救助兜住底线——

圆满完成“兜底一批”任务。将全市1.2万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占脱贫人口总数16.67%。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9.25万人,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236元、特困供养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5812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2.12倍、4.13倍、13.34倍。

十年来,全市累计为城乡低保、特困对象108.76万人发放救助金39.7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3.07万人次、支出资金超过1.8亿元。

民生实惠惠及群众——

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降低,2021年DIP付费预结算改革实施后,22家涉改医疗机构2021年5月至12月住院次均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63.1元,人均自付费用3406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020.43元,个均自付比例较上年同期下降23.05个百分点。

进一步扩大DIP支付方式改革范围,实行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定点医疗机构增至107家,实现统筹地区内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覆盖。

持续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将异地就医备案、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零星(手工)报销初审等高频业务下放至乡镇一级办理。2022年以来,全市乡村两级已开展医保经办服务9.49万人次,极大方便基层参保群众。

健康扶贫成果不断巩固,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保持在99.42%、90%,有效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民生服务更加暖心——

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五助”服务内容,推动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

养老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2.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近37张。十年来,街道和中心城区居家等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由40%提升至100%,建制村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设施覆盖率由20%提升至100%。

全市已建成465个互助孝老食堂,解决了部分老年人一日三餐吃饭难题,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

稳定就业 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9月18日,在福鼎时代车间,今年新入职的林开绍正在认真学习岗位流程,同时,在几十公里外的前岐双屿村,林开绍的父母在从事大黄鱼养殖,收入可观。“这几年我市发展非常快,我能在家门口就业,父母也有一份稳定收入,一家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林开绍高兴地说。

福安市老年大学花卉课老师向学员讲解花草特性。张颖珍 摄

我市始终实施就业优先工程,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十年来,“春风送岗”已成为我市传统。每年春节前后,市人社局、总工会等各部门都会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针对性推送用工岗位信息,为企业与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牵线搭桥。

不仅在县城,各县(市、区)的乡镇也常有专场招聘会。我市各县(市、区)均组建企业用工服务队,设立服务专员,各乡镇、社区、村成立用工服务小分队,在摸清辖区劳动力求职需求的同时,将企业用工信息和政策送上门,促进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一技在手,增收不愁。在古田杉洋镇,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延伟正在指导员工加工麦芽糖,满屋子飘着糖香。余延伟靠着一手麦芽糖制作技艺,年产值超100万元,还带动十多人就业。“授之以渔非常重要。我们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市接受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约6万人次。”市人社局职建科负责人说。

据市人社局介绍,今年我市共有34个项目获得省级资助159万元,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全省第一。

十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2021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4亿元,占全省当期发放量的41%,直接扶持1365人创业,带动就业5100多人,贷款发放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同时,我市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就业人数、在金福云平台上传资格审核名单数以及贷款线上对接数均为全省第一。

创业大学生金灵说:“我市的创业政策好,我们一共得到创业奖励补助21万元,这为我们成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2409人、创业项目2391个,带动就业16925人。

我市还全力帮扶退役军人就业。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按照“即退即训、全员参加”的方针,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适应性培训。制定了《宁德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提升退役士兵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退役士兵就业竞争力,通过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为退役军人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稳住就业,就是稳住千家万户的幸福。

十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老百姓得到更多发展红利。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60元,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15元,是2012年的2.0倍,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2.47∶1调整为1.91∶1,差距明显缩小。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征程上,我市将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民生事业犹如和煦春风,吹开万家幸福花,温润百姓心田。(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张文奎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