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德:瞄准高质量 山海书华章

2022-11-18 11:02:45  作者:王志凌 叶陈芬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贯彻精神落实处,奋力拼搏谱新篇。初冬,徜徉闽东城乡,从项目一线到工厂车间到农村乡野,奋战第四季度、冲刺全年目标的生动场景直映眼帘,让人真切感受着宁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赛江之滨,国内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顺利下水,经略海洋、奔向蔚蓝;

上汽宁德基地车间,机器人担纲、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抢占新赛道,逐鹿全球市场;

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建设现场,1#工程投用,2#工程完成装修,科技创新新高地正崛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深刻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宁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昔日闽东,“老少边岛贫”,一度被称作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省下游。多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满怀豪情、感恩奋进,聚焦第一要务,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的战略坐标,干出了“全省前五、全国百强”的发展地位,打造了两个千亿集群鼎立的产业格局,“宁德篇章”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持续保持发展增速不降、势头不减,GDP增长10.9%,进一步彰显了“全省新增长极”的担当和风采。

乡村振兴走好特色路

相约初冬,闻香品茗。11月13日,2022年首届福鼎白茶冬藏节在福鼎市磻溪镇大沁庄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人欢聚一堂,以茶为媒共谋发展。当天,大沁五星智慧工厂建成启用,日处理半成品茶可达6吨,日均产量可达3吨,较原产能提高约60%,为行业发展树起了新的标杆。

福鼎白茶,闽东乡村振兴中最富生机活力的特色产业之一。手握这片神奇绿叶,市、县两级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三茶统筹”大文章,全力促进福鼎白茶一二三产融合。目前,福鼎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0.5万亩,茶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有效带动38万涉茶人员增收致富。福鼎白茶以52.22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五位,已连续13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田畴沃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换新颜。穿行时下闽东,会发现一条产业引领、以城带乡、文化赋能、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不断形成更多闽东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健全机制,巩固成果。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动态监测帮扶、重点政策衔接、产业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工作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出台支持革命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海岛村发展政策等措施,努力做到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产业先行,引领振兴。立足我市农业产业“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围绕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按照“精准定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补齐短板,美化家园。我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从内到外提升乡村的颜值和气质。通过“金牌旅游村”建设,在各县(市、区)筛选百个有旅游基础、有发展优势的村落,坚持标准化建设、差异化发展,力争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的标杆、乡村旅游的典型,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整体面貌。

——党建领航,强基固本。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一书记三大员”,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集聚。组织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每年推出一批强村项目、富民项目、惠民项目,着力形成村富民富相统一、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亿元、增长4.2%,“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比增11.7%,增幅居全省第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02亿元,增长5.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11月9日,福安湾坞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区,青拓矿卡及总成部件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建设车架铆接、总装、车身焊接、涂装和检测生产线及配套厂房,专注于新能源卡车研发、制造。建成投产后,可增加700多个就业岗位,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增长,为我市千亿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再续、再强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提出“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2010年9月到宁德视察调研时,看到宁德发展条件逐步成熟后,又提出了“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殷切期望,指引宁德开启后发赶超的新征程。

这些年来,我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发展工业、做强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抱上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上汽集团、东南铜业等一批“金娃娃”,培育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国际级产业集群,构建起“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协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宁德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台阶,从2012年的10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51亿元,跻身全省第五、跨入全国百强。

——扩能延链,做强产业集群。我市着力推动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扩能延链,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高质量产业支撑。目前,我市已集聚200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并走出产业引领、山海联动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链项目在全市9个县(市、区)全覆盖,形成了全域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生动局面。

——创新发力,集聚发展动能。我市坚持创新驱动,“长板”和“短板”两端同步发力、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宁德。其中,宁德时代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青拓集团全球独创双联法冶炼工艺,能耗降低30%、成本降低20%,自主研发的0.03毫米“手撕钢”和1.6毫米笔尖钢填补国内空白;上汽宁德基地智能化程度国内最高,主机厂自动化率超99%,最快53秒下线1台车;东南铜业是全球5家“双闪炼铜”企业之一,阴极铜纯度达到99.996%。

——提级增效,培育新增长点。我市坚持向海洋要空间,全力以赴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坚持向绿色要动力,重点打造清洁能源基地、风光储能用一体化示范基地,渔排风光储微电网、“光储充检”加能站、菇棚屋面光伏等一批“储能+”“光伏+”项目建成投用;坚持向旅游要效益,着力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培育百个金牌旅游村,推出系列串联山海的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业规模效益;坚持向数字要赋能,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5G、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布局,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支撑。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新的赶考路上,坚持不懈抱好“金娃娃”,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宁德更加笃定。

面向未来,宁德将围绕打造“增长极”、谱写“宁德篇章”,奋进“两个万亿”,瞄准“万亿工业、万亿GDP”目标,做深做透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这篇文章,做大做强海洋、绿色、文旅、数字等“四大经济”,全力打造领航世界的锂电之都、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基地、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区,奋力迈进“万亿工业时代”,为宁德加速崛起、跨越发展构筑最坚实的基底。

生态文明彰显新颜值

“东湖是我最喜欢的逛圈地”“东湖之夜”“初冬的东湖”……隔三差五在朋友圈图文并茂晒东湖美景,是网友“奔跑的犀牛”的每日作业。春夏秋冬、阴晴昼夜,他用最真实的视角记录东湖的美,也记录着我市生态环境的美丽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改善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着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奋力谱写出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德篇章。

——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天更蓝。今年,我市加强大气环境监测、执法、管理“三联动”,帮扶指导涉气企业200多家次,督促58家企业开展废气治理设施维护保养工作;督促11家钢铁企业落实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无组织VOCs废气收集治理工程和碳酸乙烯酯替代项目、46家涉及VOCs重点企业安装VOCs在线监控设施;推动全市27家年检站完成新国标升级改造,常态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检查,并采取暂停联网、扣分等措施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水更绿。开展水环境专项督察,检查各类排污单位及点位130多个,持续推动水质指标薄弱的流域、重点湖库落实精准整治;强化畜禽养殖违规养殖反弹清理;紧盯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推动总投资17.13亿元的污水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动633个千人以下二十人以上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打好海洋保卫战,让海更清。按照“有水皆查、有口皆查”原则,组织对全市1046公里岸线进行全面排查,共摸排出7类入海排口2308个,分县域分类推动入海排污口整治,持续开展海漂垃圾治理。深化拓展“海上统一环卫”,升级成“沿海一支扫把”模式,将28个沿海乡镇532个村庄的垃圾保洁和海漂垃圾清理统一委托蓝海公司,实行陆海统筹、一体化运作。

通过系列攻坚整治,山海福地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达69.98%、位居我国大陆沿海城市首位,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新常态,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走进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7300多亩山林满目滴翠、郁郁葱葱。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三库”实践,将黄振芳林场打造成为“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和“森林党校”,并成为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就在今年,周宁还为县域范围内拥有碳汇资源的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等,量身打造专属碳汇金融产品“碳汇贷”,森林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全市花卉苗木、竹产业、油茶、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风生水起,林业产业总产值528.54亿元,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特色生态之路。

迈向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宁德将坚定自觉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更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坚定的政治信念,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叶陈芬 张文奎)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