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德:特聘指导员“传经送宝”到乡村

2024-06-18 15:18:25  作者:郭晓红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试点到铺开,打破体制壁垒、融汇各界能人,宁德市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如雨后春笋般在闽东大地涌现,他们带着经验、智慧、技能和资金扎根乡村、注入活力——

特聘指导员“传经送宝”到乡村

作为屏南县培养的本土“网红”主播,家里三代种菇的杨晨芬从小在菇棚和田间地头长大。三年前,受疫情冲击,当地菌菇滞销,她尝试用手机直播带货,没想到直播第一天就卖出1186单。此后她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用自身的力量反哺家乡。

2022年9月,杨晨芬接下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招募令”。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杨晨芬通过电商直播带动100多户农户增收2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上百万元。

从一县试点,到全市铺开,短短不到两年,与杨晨芬一样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如雨后春笋般在闽东大地涌现。从专家学者、退休干部到致富能人、电商网红、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群体,因怀揣着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对故乡的依恋,带着经验、智慧、技能和资金扎根土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理念新业态新成效,让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宁德市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做法,面向全社会各领域选聘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激活乡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乡村振兴跑出时代“加速度”。

2022年,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在屏南县率先拉开帷幕。宁德市选取屏南县开展试点,坚持“实用即人才”理念,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探索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招募英才以兼职方式进点驻村开展服务,在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生成、品牌打造等领域献智献力。

招募令一出,响应者云集,“新农人”邱桂敏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屏南县屏城乡南湾村和岭下乡葛畲村、谢坑村特聘指导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模式。

邱桂敏在大学毕业后,与朋友投资创办文化传媒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目睹了屏城乡南湾村上千亩撂荒山垅田,她尤为震撼与惋惜。“我们再不种,以后就更没人种了。”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怀揣着“兴农梦”,只身回到屏南,创办了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在南湾村流转了200多亩荒地,开启了她“寻找稻香”的创业之路。

流转荒地、开荒复耕,探索农耕文化与研学、观光、摄影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在邱桂敏的带领下,“农业+”多业态的发展模式为编织“稻香梦”提供了新路子。

如今,在一个个“新农人”的带领下,“我在屏南有亩田”“云村庄·云村民”等特色品牌持续打响,“喜柿季”“节日村”等特色IP火爆出圈,推动屏南县乡村振兴热度指数位居福建省第八、宁德市第一。

在屏南长达一年试点总结的基础上,2023年,宁德市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制度,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制定“七条措施”,改变传统选派思维定式,面向全社会各领域公开发布“招募令”,选聘499名行业公认度高、代表性强、热衷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团队),采取“一人一村”“一人多村”“多人一村”相结合的方式,按需匹配到600个村开展驻点服务,有效拓宽了人才下沉服务的通道,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动力。

“只有主动破除藩篱,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才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在广阔乡野施展才华。”宁德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练为琪说。

“智囊团”带来新理念催生新业态

受聘担任古田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如何帮助卓洋乡前洋村充分挖掘潜力,形成发展优势,成了陈彦全到村以后的头等大事。

经过近四个月的调查研究,导演、制片人出身的他明确了将前洋村打造为“全国大学生影视文创村、五朝遗韵康养古村”的思路,并提出构建青年影人生态圈、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和系列文创品牌活动打造、搭建青年影人驿站等阶段性任务。

设立驿站、创作基地,邀请电影人才来古田县开展电影创作采风,促成院线(实战)电影项目落地拍摄、制作本土特色宣传文化产品……在陈彦全及团队的精心打造下,前洋村大放异彩,让福建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为乡村带来流量、人气和活力。

以才引才,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相继被引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如今,这样的故事在宁德频频上演。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福建福鼎站站长周宏宇就是其中一个。

2018年5月26日,清华大学在福鼎建立全国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从那时起,台湾青年博士周宏宇带领清华大学团队驻扎东角村。

受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周宏宇积极推广复制福鼎嵛山镇乡村振兴做法,对接组织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宁开展社会实践,完成硖门客运站改造方案、唐阳古宅修复改造设计等项目45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针对乡村人气不足和人才短板等问题,宁德市创新实施“以才引才”新模式,推动特聘指导员组建“智囊团”驻村服务,形成“聘用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撬动一方资源”的良好效应,推动一大批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落地开花。

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刘涛带领团队15人立足霞浦北壁外海资源优势,突破高值化海藻海葡萄海区养殖技术,推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和北壁乡签订攻坚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全国著名“三农”专家、特聘指导员温铁军团队启动的全国首个“云村民”计划,有力推动城乡要素“破圈”流动。其团队还策划生成“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认领一亩田”、农村“三变”改革等一批首创性做法,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立足闽东山海特色优势,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代表的特聘指导员,积极推动校地双方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团队促成科技合作项目70余个,举办讲座培训1100余场次,攻克技术难题560余个,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智力支撑。

解锁乡村振兴“出圈密码”

清晨的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山峦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陆雨鑫手拿记录本,挎着背包,沿着村间小道,走进电影《南岩往事》创作基地,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陆雨鑫是一名“00后”青年导演。大学期间,陆雨鑫多次带领成都的专业影视团队回到家乡拍摄电影,其导演的多部作品入围并斩获了20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奖项。大学毕业后,她心系家乡,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职位,选择回乡创业,继续深入农村拍摄电影。

2023年9月8日,陆雨鑫被聘为福安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驻村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大力协助下,她亲手改造老宅打造《南岩往事》电影创作基地,充分发挥自媒体影像的传播力量,大力宣传电影取景地众多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村集体经营的民宿、农家乐收入大幅增长,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特聘指导员到村后,怎么做?要做什么?“揭榜挂帅”给出了答案。围绕乡村发展需求,宁德市面向特聘指导员实施农村项目“揭榜挂帅”,推动特聘指导员“围着项目服务转”,有效促成生产发展、设施建设等400余个项目落地实施。通过重整“空心村”、盘活“闲置房”、开发“抛荒地”等措施,推动蕉城区金蛇头、霞浦县三沙、福安市南岩和屏南县龙潭、四坪等“小渔村”“空心村”相继出圈,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针对村级发展潜力难挖、资金难筹等问题,驻点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文化创意产业等人才资源力量,聚焦假日游、亲子研学等领域,谋划打造乡村旅游、农耕经济热点,直接带动村民就业8900余人,推进村财增收930余万元——

一订就走网络订票公司总经理陈锦清带领团队打造“穆阳花火不夜城”,去年“国庆期间”连续霸榜宁德市旅游热门乡村首位,引流18万人,带动消费1500万余元,直接拉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福建省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孔春霞积极推动宁德市柘荣县靴岭尾村打造“中国剪纸第一村”,通过开展研学、培训110余场次,引流带动文创产品销售、研学、民宿等收益达200余万元。

“小田姑娘”“瑞哥”等电商达人、网红主播变身“新农人”,通过创办合作社、包装营销、直播带货等途径,助力小农村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直接带动屏南县抖音网店菌菇销售额占到全国抖音网店菌菇销售额三分之一,全县菌菇日均上行包裹量比2018年增长了30多倍。

当前,宁德市各地纷纷启动第二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公开招募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特聘指导员筑梦乡村振兴的故事仍在续写。(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