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9:31:03 作者:陈容 来源:麻烦不然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宁德坚持以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 ——执“融合之笔” 绘“诗与远方” 屏南熙岭乡塘后村荷花绽放,游客漫步花间。王志凌 摄 入夏以来,宁德各地乡村游持续“升温”。 地处东海之滨的霞浦,人文之美与自然之韵交相辉映。一批批游客循着海岸线探访特色渔村与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开启惬意假期;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周宁县因凉爽气候成为避暑胜地。凭借亲水游等多元旅游体验,浦源村、溪口村、紫云村备受游客青睐; 屏南县古村落游人络绎而至。龙潭—四坪—北墘文创产业游、双溪—寿山亲水游、厦地—前汾溪—柏源—仙山牧场研学游等3条特色村落带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宁德,山海兼备,文化底蕴深厚。域内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信俗文化等异彩纷呈。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宁德坚持以文兴村,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发展并举的理念,将璀璨夺目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出“古村落+文创”“白茶+民宿”“摄影+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闽东起伏的群山之中,美丽的畲族村落恰似一颗颗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徜徉于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原生态民歌悠扬婉转,文化站、古民居、传统服饰坊、酒坊、茶庄、乡土文创中心“点缀”其间,引来不少游客。 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雷美凤表示,猴盾村巧借各类政策,全力推动畲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效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成为蕉城区知名的畲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目前,我市已培育蕉城上金贝村、猴盾村,福安溪塔村、虎头村、岳秀村,福鼎赤溪村,霞浦半月里村,周宁云门村等一批文化优、产业兴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把畲族非遗融入民族乡村文旅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赋予畲族非遗更强的生命力。 宁德拥有众多古村落,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近些年,屏南等地稳步探索“古村落+文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来自安徽省的“95后”青年孙涛将创业目光投向古村落。在屏南县厦地村,他租下两栋古厝,一栋雕琢成民宿,另一栋则改造成植物染工作室,让艺术特长在乡土间落地生根,把生活、爱好、工作巧妙融合。 曾几何时,厦地村因人口外流变得萧条,得益于全县铺开的“拯救老屋”“复兴古村”行动,该村成功吸引“新村民”入驻,把濒临倒塌的老厝改造成稻田书店、文创工作室、民宿、咖啡屋,“空心村”蜕变美丽的“网红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有机会来到这里,在这片土地上追寻心中的梦想。”孙涛说。 闽东,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精神源泉。 位于福鼎市东北部的佳阳畲族乡周山村上榜省文化和旅游厅“红色热土——红色文化研学之旅”主题推荐点。 佳阳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乡里以中共鼎平革命历史为核心素材,深挖周山村红色底蕴,精心打造红色研学基地,让跨越时空的鼎平革命精神在红土地上持续焕发光彩。 2021年,年轻的周义肖通过竞选,担任周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他带着对家乡的热忱,谋划乡村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改善村庄设施,深化村企合作,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让红色旅游愈发火热起来。”周义肖的话语中满是干劲。 山的这头,文化复兴古村;海的那头,渔旅融合振兴渔村。 在霞浦三沙镇东壁村、古桶村、花竹村,柔美的渔村风情和壮阔的海上风光自然融合,吸引无数游人慕名到此打卡。“文化+乡村旅游+摄影+民宿”乡村振兴模式在此衍生拓展,带动村集体、农户、企业多方增收。 数据显示,东壁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培育出70余家特色民宿及20多家餐饮店。 在蕉城区金蛇头村,曾经闲置的房屋被一一盘活,变身咖啡屋、旅拍店、奶茶屋、海鲜餐馆等,更有不少年轻人开着车到此摆摊,启动“后备箱生意”。后备箱一打开,便是饮品、饰品、文创小物的移动小摊,解锁渔村“夜经济”。 与此同时,蕉城区斗姆岛、虾荡尾村,福安市溪邳村、宁海村,福鼎市渔井村、嵛山岛等地也纷纷深挖海洋资源禀赋,推动海洋产业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在蓝海之上书写着振兴新篇章,带动一批批渔民转型成为旅游业者,开办民宿与餐厅,端起旅游新“饭碗”。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12个市级金牌旅游村、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条特色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如今的宁德,乡村游人气攀升,越来越多乡村变成景点,越来越多的村游火“出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