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古田:群众“烦心事”有了“及时解”

2025-09-09 15:35:15  作者:赖清炳 姚晓春 周丽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晨巡”细致倾听,“晚议”快速响应

——群众“烦心事”有了“及时解”

清晨,巡村干部踏着露水走进农家院落;夜晚,干群在村民广场围坐共商村事,这是古田县“晨巡晚议”机制的日常图景,历经60余年的传承创新,“晨巡晚议”机制在“巡、问、议、干”中不断焕发新活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巡出干部好作风

“干部脚沾泥,群众心更暖。”这是古田县群众的真切感受。在吉巷乡渭洋村,包村干部姚礼芳在晨巡中接到村民反映:新建排洪沟阻断了农田灌溉管道,眼看秧苗要缺水。他当天就组织村干部、施工方现场勘察,次日全程监督修改,让水流重新汇入农田。“上午反映,中午就动工,这效率没的说。”村民陈大爷竖着大拇指说。

水口镇则将“晨巡”延伸至项目一线,成为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实践。在城乡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施工期间,镇领导班子牵头组成“联巡联议”队伍,收集并解决群众关心的施工损坏设施修复、排污管道设计方案修改等问题。“干部在工地办公,问题不隔夜。”村民的认可道出了作风转变的实效。

古田县要求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今年以来,全县通过晨巡征集意见建议4000余条,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00余件,干部作风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变得更实更硬。

问出群众烦心事

在泮洋乡上洋村,晨巡干部发现一些独居老人的早餐常是“冷粥配咸菜”,当晚就召开“晚议”会,结合“党支部领办+居家养老”模式,动员老人加入孝老食堂,敲定由党员志愿者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一对一”送餐服务。如今,热腾腾的饭菜每天准时送到家,周奶奶总说:“以前是群众有苦说不出,现在是干部追着问难处。”

在大桥镇瑞岩村,80岁入赘老人因不符合“单人户”条件无法享受五保政策。晨巡干部发现后,当晚启动“晚议”机制,镇村联动民政、公安开辟“绿色通道”,一周内就将老人的户籍迁至村委会集体户,办妥五保补助。“政策终于落到了心坎上。”老人激动地说。

群众事,无小事。古田县通过“晨巡”细致倾听、“晚议”快速响应,让群众的“烦心事”有了“及时解”。今年以来,全县通过该机制解决养老、医疗、户籍等民生难题16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5%。

议出治理凝聚力

7位议事团成员与村民围坐在小广场,你一言我一语商议村务,在凤埔乡苏墩村凤冲自然村的夜晚,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苏墩村创新推行“片区一本账”和“当日汇总—分类交办—跟踪督办”闭环机制,将3个片区的23名巡村干部变成“民情雷达”,再通过“晚议”凝聚共识。今年,正是通过这“接地气”的晚议平台,成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灯修缮建设、道路水毁修缮等5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

黄田镇大金翼片区则通过“联巡联议”打破地域壁垒。针对“网箱清退后养殖户转产难”“渡船运维成本高”等跨村难题,片区先锋团每周联合晨巡,晚间召集县、镇、村三级干部共商对策,最终争取到转产培训资金、落实渡船补贴,让12户养殖户顺利转型。“以前各村各管一段,现在抱团议事,再难的坎都能迈过去。”双坑村养殖户林师傅说。

从村内小事到跨域难题,“晚议”平台让干群从“背对背”变为“面对面”。今年,古田县设立了320多个议事点,通过“晚议”推动260余个民生项目落地,基层治理凝聚力显著增强。

干出发展新成效

“一颗柿子富了一个村!”城东街道利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寿敬的话,道出了“晨巡晚议”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利洋村,通过“晨巡”收集村民对水果产业的建议,在“晚议”中确定主打“炮弹柿”,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化销售”模式。如今,村集体收入从不足3万元跃升至53万元,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杉洋镇的“稻药轮作”项目则让千亩土地焕发新生。乡贤林光耀返乡创业时卡在土地流转环节,镇干部晨巡得知后,通过“晚议”确定“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方案,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还协调低息贷款、技术支持。“水稻亩产预计1500斤,秋收后种中药材,土地不‘闲’了,村民务工每天能赚200元。”林光耀笑着说。

从特色种植到乡村旅游,古田县用“晨巡晚议”找准发展方向。今年,已推动60余个产业项目落地,带动3200余名村民增收,增加村财收入150余万元,真正把“议事成果”变成“发展实效”。

如今,“晨巡晚议”正以更实的作风、更暖的服务、更强的合力、更优的成效,在古田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为新时代基层善治写下生动注脚。(闽东日报记者 赖清炳 通讯员 姚晓春 周丽斌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