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古田吉巷:党建引领聚合力 片区联动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09-29 09:13:10  作者:赖清炳 周丽斌 翁舒悦 陈鸿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近日,位于古田县吉巷乡移民创业园的淑先(福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经过预处理、炖煮、灌装、灭菌等工序的鲜炖银耳在输送线上平稳流转;成品仓库里,即食银耳羹、香芋牛乳紫米露等多种产品分类码放,标签上的生产日期、规格参数清晰可辨;另一侧的物流仓库内,叉车穿梭其间,将一摞摞封装完好的货物整齐送上货车。

“这里的工人很多都是周边村民,生产用的食用菌原料也由周边村民代为管理。我们企业与周边菇农签署代管理栽培合约,提供生产原料与技术支持,让菇农实现零风险增收。”淑先(福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俊银说。

2024年初,吉巷乡党委将5个产业相近、食用菌产值达亿元的行政村联合起来,成立“大永安”片区党委,后扩大联合范围,发展为大永安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以抱团发展的方式,整合移民创业园闲置厂房,吸收13个村投资780万元,建设5.5亩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引进淑先(福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承租,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年增加入股村集体收入46.8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就业,实现村民、企业、集体三方共赢。

“这个项目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和产业升级的支点。”吉巷乡党委组织委员雷荆介绍,“我们通过片区牵头,把周边村分散资源、资金整合起来,吸引了淑先(福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深加工企业入驻合作,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吉巷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质的飞跃,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从最初5个村的“抱团试水”,到13个村的“协同发力”;从闲置资源的“沉睡唤醒”,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从村集体收入的“稳定增长”,到村民生活的“节节攀升”……“大永安”片区党建联合体的创新实践,正是吉巷乡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多方协同为路径的共同富裕实践模式,聚焦破解“单兵作战”局限,推动资源整合与效益共享,让“一村富”的星火渐成“整体富”的燎原之势。

近年来,吉巷乡主动融入环湖大健康产业圈发展格局,以“共富联营”为牵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创建联合体党委,建立共商共议、协同推进机制,与厦门航空福州分公司配餐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古田农信社永安营业部等多方共建,先后投资建设前垅光伏烘干厂、电热泵烘干灶及冷库储存项目,为片区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组织动能。同时,持续推广“党支部领办+”模式,与奎楼花生、薛后芙蓉李、韦端蜜红等特色产业深度合作,拓宽销路,实现村集体与入社农户“双增收”。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吉巷乡始终牢记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聚焦“共同”的人民属性,以“晨巡晚议”机制为抓手,把民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全乡组建24支晨巡队,吸纳党员、村民骨干100余名,常态化开展“晨巡晚议”150余次,收集农田灌溉、道路照明、绿化提升等民生建议106条。针对收集的诉求,乡党委牵头推动兰溪村灌溉设施修缮、永安村路灯改造等44项民生工程落地,办结12345政务服务平台诉求110件;对低保、特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全覆盖帮扶,持续推进“幸福家园——健康村社”项目,拉网式排查住房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修缮危房。

从产业升级到民生兜底,从集体增收到村民幸福,吉巷乡正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持续书写“一村富”向“整体富”跃升、“一域强”向“全域强”拓展的共富故事。(闽东日报记者 赖清炳 通讯员 周丽斌 翁舒悦 陈鸿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