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霞浦浒屿澳村:强村“三帆”工作法 打出振兴组合拳

2025-10-08 10:10:00  作者: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眼下,正值宁德大黄鱼丰收季。在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浒屿澳村海域,几十口新型网箱整齐排放。“今年大黄鱼的收购价格比往年高不少,市场行情很好。”浒屿澳村黄鱼养殖户林斌坤将饲料熟练地撒向海面,并向记者介绍。

“今年,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将每口网箱的大黄鱼养殖量从之前的2000尾减少到1800尾。”林斌坤说,“虽然总产量略有下降,但大黄鱼的品质更优,出口订单大幅增加,经济效益也更高了。”

大黄鱼走出“国门”,背后离不开浒屿澳村“三帆”工作振兴法。

浒屿澳村是闽东地区连家船民上岸村,村内三面环海,主村面积仅0.08平方公里,村民主要依靠养殖大黄鱼、海带、龙须菜等为生。

“乡村要振兴,明确发展方向是重点。”浒屿澳村驻村第一书记傅一旋介绍,去年以来,浒屿澳村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出“红蓝绿”三色船帆发展体系,实现“输血”与“造血”并举,走出了一条“村民增收、集体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路子”。

“所谓‘三帆’是我们设计打造的‘渔光浒屿澳’村支部党建品牌。其中,红色是通过党建引领,汇聚乡村振兴合力;蓝色是渔旅融合,发展海洋产业;绿色是创建宜居宜业的连家船民新上岸村。”傅一旋说。

聚焦难点出击,助力短板提升。“村民大都以养殖为生,垃圾常常乱堆乱丢,影响村容村貌。”过去,只要提起村庄环境,村民争相诉说心声。作为驻村干部,傅一旋初到浒屿澳村,便与村两委一起找问题、议思路、定措施,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启动建设“共富工坊+庭院经济综合体”项目。

“该综合体共规划建设三层:一层以发展海蛎、海带等海产品生产加工及产品展销为主,二层拟发展特色滩涂海鲜餐饮等,三层为乡村会客室、电商直播区等。”在浒屿澳村,傅一旋带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该项目作为霞浦县党建引领促联农带农试点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助力渔旅融合发展,在优化村容村貌的同时,还能发展海产品加工作业、赶海休闲旅游等特色文旅产业,每年村财预计可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联农带农35户。”

用项目化思维变材为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把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以前最怕遇上台风天气,如今有了稳定住房,抗风险能力增强了。”连家船上岸渔民林道平说。为实现渔民的“安居梦”,近年来,村两委统筹规划,在原有上岸定居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区域,建设钢构生产性用房。“这些住房拎包就能入住,今年,村里还为我们搭建了专门的厨房。”截至目前,浒屿澳村建设上岸渔民安置住房40套,现已全部入住。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渔民回到岸上,一家人围坐在宽敞厨房内用餐,其乐融融。

创建宜居宜业的连家船民新上岸村,改变不止于此,村两委还推动村用水问题纳入县城乡用水一体化工程,预计年内可实现用水保障。同时,村里农污排水改造、路面“白改黑”等重点工程年内均可完工。

“‘三帆’工作法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傅一旋表示,下一步,浒屿澳村将持续深化“三帆”振兴体系内涵,以党建引领汇聚乡村振兴合力,锚定“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目标,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挖连家船民文化富矿,构建“文化铸魂、产业强基、生态塑形”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兼具渔村特色与现代活力的渔旅融合示范标杆。(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