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鼎:山乡“栀”变

2025-11-04 09:23:01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福鼎市打造“栀子产业示范路”,辐射带动更多栀农走上致富路

——山乡“栀”变

秋风起,山野黄。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的五千亩栀子林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连绵山峦间,饱满的栀子果由青转黄,如金珠缀满枝头,涌动着沉甸甸的丰收喜悦。

“田间管理得当,今年果子结得密,栀子的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好。”栀农陈小玉直起腰,抹了把汗,指着身后层层叠叠的梯田打开话匣子:“这八十亩栀子,是我们家的‘金饭碗’,每天能收四五百斤。”穿梭于树丛间,陈小玉的双手在枝丫间翻飞,脸上笑意盈盈。

在茗洋村,像陈小玉这样的栀农有上千户。这个藏在群山深处的村庄,正是福鼎黄栀子产业发源地之一。茗洋村党支部书记陈秀桃站在观景台上,眼前是漫山遍野的丰收图景:“黄栀子边开花边结果,花果同枝,既是风景,也是‘钱景’。”据介绍,今年茗洋村栀子亩产量较往年提升三分之一,鲜果采摘期可持续30天至50天。

随着当地黄栀子种植声名远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茗洋村的黄栀子产业迈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快车道。

山下的益栀康合作社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不绝。一筐筐色泽金黄的栀子鲜果随着传送带依次进入分拣、杀青等工序,浓郁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合作社负责人李上波抓起一把鲜果,满意地说:“这批栀子果形饱满,颜色金黄,是上等货。”自10月7日开秤收购以来,这里每天产出约6吨干果,整个采收期预计可加工干果200余吨。

据《福宁府志》记载,福鼎栀子栽培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200多年过去,如今这颗“小果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福鼎不仅建成10万余亩标准化栀子种植基地,年产鲜果达5万多吨、鲜花1万多吨,更推动栀子产业与旅游、康养、文创等业态深度融合。每年5月栀子花开,漫山如雪、香飘十里,吸引众多游客;秋果成熟时,采摘体验、农家乐、民宿经济随之火热。一朵花、一颗果,正撬动起15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10万农户增收。

这条“金色产业链”的延伸,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精心布局。从种植到采摘、加工,福鼎市以茗洋村为核心,打造“栀子产业示范路”,辐射带动更多栀农走上致富路。同时,福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栀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在基地化造林、规模化栽培、品牌化经营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升级,推动健康产业、芳香产业、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擦亮“中国栀子名市”“中国栀子花之乡”等金字招牌。

晚风吹过,带来阵阵栀子清香,也送来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那缀满枝头的金果子,不仅映照着农民红火的日子,更铺就了一条日益宽广的振兴之路。(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