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管阳镇:承古传今重教兴学
nd.fjsen.com 2014-08-07 09:55:31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参加“孝亲尊师”国学夏令营的家长们在晨练。 江南孔裔第一村,礼孝仁义,千年不息;才俊辈出的“秀才村”,学风上佳,尊师重教;朱熹过化之地,启蒙熏陶,影响深远……福鼎市管阳镇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理念指导下,走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取得诸多骄人成果。7月31日,记者走进管阳镇,感受当地的重教兴学之风。 持续投入改善条件 1万多平方米的校园面积,鲜花绿树,在盛夏的阳光下,相映成趣;崭新干净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教室,种类齐全的运动器材……一所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学校,坐落在管阳镇西阳行政村中,这就是福鼎十二中,我市唯一的村级独立中学。 “现在这所中学共有480多名学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其它乡镇来的。从镇到村就学,这在其它地方是很少有的。”原福鼎十二中校长陈维佑说。西阳村曾是有名的“秀才村”,远近闻名。在这般优良的兴学传统上,西阳村依托上级支持,逐年投入改善村里的小学和中学的办学条件,使得原本以祠堂为校舍的教育境况得以改变。 “虽然原先的办学条件不算好,但村里的浓郁学风从不曾减。那时,晨起时分,经常可见学生们端坐在家门前读书。盖了新校舍,分了中小学,读书的孩子就更多了。”陈维佑说。在他任职十二中的26年里,见证着西阳村教学条件改善,也培育了一个个优秀的人才走向社会。办学至今,该校走出的40位学生获得了硕士以上学历。 西阳村的教育之变是管阳镇重视教育发展,不断保证教育支出的重要成果。近年来,管阳镇通过为学校化债减债、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学校基础设施改善等方式,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发展。仅2013年,管阳镇就为当地中小学减债400多万元,还投入120多万元改善各学校校园面貌。 承前启后源远流长 管阳镇西昆村有着“江南孔裔第一村”之美誉。作为孔子后人聚居的村落,西昆的学风犹盛,亦是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寻访的“圣地”。自2008年起,该村为沿袭先祖的思想精粹,传承国学经典,先后创建了德成学院与孝行之家。 这个暑假,西昆举办了一场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公益夏令营,让26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孩子与家长亲近国学。半个月时间里,参与夏令营的人们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体会“礼、孝”的内涵。“这些在当代教育中被忽略许久的文化,在这里又全面地回归了。带着孩子到此体验一番,真的受益匪浅。”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家长感慨地说。 创办6年来,德成学院已成为管阳镇特色教育的典范。纯公益性,专门传授国学经典,逐年增加的求学人数……这些均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被更多人认可。“国学教育在我们村已愈加受重视。经市教育局批准,村里的小学在三年级之前也加入了国学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西昆村支书孔庆平介绍说。 助学帮困不落人后 “让所有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让所有家庭困难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一直以来,为解决部分学子因承受不起较高的学杂费而面临失学辍学的困境,管阳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争取资金,扎实开展爱心助学工作。 2008年,管阳镇率先设立了福鼎市首个乡贤爱心教育基金,并逐步推广到各个行政村。该基金以发动乡贤捐款的方式,解决贫困学生入学费用问题,并定时表彰先进教师。目前该基金本金已达105.4万元,设立了专用账户,实行规范管理。“从管阳走出去的乡贤重教兴学意识也很强。针对教育的支出,他们表现得十分慷慨。我们政府积极引导基金的运转,希望使它的作用最大化,帮助更多家庭贫困的学子。”管阳镇镇长李亮说。(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李翠云 文/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4-08-07 ]福建9大看海胜地 霞浦、福鼎榜上有名
- [ 2014-08-07 ]“四不像”昆虫现身福鼎市点头镇
- [ 2014-08-07 ]省旅游局推荐福建9大看海胜地 霞浦、福鼎榜上有名
- [ 2014-08-07 ]福鼎白茶首开福建省茶叶品牌冠名动车组之旅 引热议
- [ 2014-08-06 ]福鼎职业中专学生参加彩绘工艺技能实践培训
- [ 2014-08-05 ]福鼎点头现“四不像”昆虫蜂鸟鹰蛾 声如蜂翅如蝶
- [ 2014-08-05 ]福鼎:智障儿童全身赤裸落水沟 民警救助并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