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侨聚焦群众“充电难、充电险”,从源头消除“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 ——新建千个充电位惠及万户居民 世通现代城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投用 “以前充电要跑老远,遇上刮风下雨更是麻烦,现在楼下就有充电棚,既安全又方便,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好事。”7月25日上午,东侨开发区富春社区东湖御景小区居民看着刚调整完毕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难掩喜悦之情。这一变化,源于东侨建设局牵头开展的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增设项目,一场聚焦解决群众“充电难、充电险”的民生实事正在东侨扎实推进。 随着电动自行车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充电难题日益凸显。东侨建设局积极响应群众需求,按照省、市、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2025年,计划在全区10个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新增约1000个充电车位。截至目前,唐程御品、东湖御景等4个小区已新增约400个充电车位,红树林、幸福里9号等2个小区的303个充电车位建设已启动,剩余4个小区也将在近期全面动工。 “我们小区电动车约有900辆,之前的充电口根本不够用,居民充电很不方便。”东侨富春社区东湖御景小区业主郑小云介绍,小区新增的100个充电口,不仅解决了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居民充电距离也大幅缩短。 在天山社区世通现代城小区,看着一辆辆电动自行车有序地停放在车棚内,业主陈章旺高兴地说:“原来充电口不够,雨棚也简陋,总担心安全问题。现在不仅充电位从100多个扩充到280多个,地面还进行了硬化,电动车进出也安全多了。” 世通现代城小区的成功改造也是多方协作的典范。据介绍,世通现代城小区开发商原规划的非机动车区域未设车棚,且电动车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飞线充电”现象屡见不鲜,不仅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该小区业委会联合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天山社区、物业和开发商多次协商,最终促成充电棚落地,实现了从“无人管”到“众人治”的转变。 “从方案征集到竣工验收,我们全程接受居民监督,确保设施建在‘需求点’上。”东侨建设局总工程师蒋立浩表示,项目通过前期公示、联合验收等机制,充分尊重居民意见,切切实实把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据了解,此次增设的充电设施绝非简单的“装个插座”,而是严格按照《福建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导则》建设,包含充电桩、遮阳棚、消防喷淋系统及监控系统,全方位保障居民用电安全。项目由南岸、北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建设,中国铁塔宁德市分公司具体实施并负责后续管理维护,从建设到运维形成“闭环服务”,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小小充电桩,连着大民生。东侨开发区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通过一盘棋规划、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运维,不仅解决了居民“充电难”问题,更从源头消除了“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随着项目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居民将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闽东日报 黄玲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