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打通海岛就诊“最后一公里”
2025-09-12 10:01:51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秋日的清晨,朝阳初跃海面,一辆“微诊室大篷车”从福鼎市嵛山卫生院出发,沿着崭新的环岛路往灶岙村行进。刚到村里,嵛山卫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如喜党员工作室”领衔人李如喜赶忙带领医务人员布置看诊台、上门问病情。

“以前,都是我自己挎个医药箱、骑摩托车下村出诊,那时候村民看病也难,尤其老人腿脚不方便,小毛病能扛就扛……”李如喜向记者娓娓道来。1989年,20岁的李如喜从卫校毕业,被分配到福鼎县第二医院工作,心系家乡的他想方设法调到嵛山卫生院。1995年,他如愿成为一名海岛医生。“我的根在嵛山岛,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谈及当年驻扎海岛的初衷,李如喜语气恳切,“相较于其他地方,海岛上缺医少药,我学医的主要目的就是回岛给大家解决‘看病难’问题。”

这一决定,不仅家人难以理解,岛上居民也多持观望态度——在他之前,岛上的医生来了又走是常态。面对质疑,李如喜以行动说话。彼时的嵛山卫生院,加上李如喜共3个人,诊病基本不分科。李如喜不仅承担着看病、打针、抓药等工作,还兼做健康行为、生活和心理指导的工作,遇到缺乏临床经验的病症,就找来书本自学,或向城里的医生请教。

渐渐地,小小的卫生院,已然承担起岛上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任。“除了日常看诊,我还要抽空出诊。”李如喜介绍,岛上共有5个行政村,从卫生院到最远的村子有13.9公里,早年只有一条狭窄的环岛砂石路,村民遇上头疼脑热时看诊十分不便。为此,他将获评“福鼎市首届道德模范”的奖金用来购买摩托车,利用空闲时间,为偏僻渔村群众送医送药,开展防病治病和健康知识宣传。久而久之,他的手机号也成了岛上的“120”。

日复一日,李如喜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院长,医护团队扩充至14人,运转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卫生院先后配齐DR、彩超、五分类血常规仪、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尿常规仪、心电图仪等一批基层急需的诊疗设备,建起卫生院周转房,加入了福鼎市“微诊室大篷车”行列。

2022年,福鼎市深入开展“党员冠名工作室”创建工作,“李如喜党员工作室”随之挂牌成立,以李如喜为牵头人,吸纳12名医务工作者,构建“老带新、强带弱”的培养体系;组建党员巡诊队,结合运用“微诊室大篷车”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建立“家庭医生”“24小时应急待命”等服务机制,“随时在线”守护海岛群众生命健康。

据统计,30年来,经李如喜服务诊疗救治的村民、游客超12万人次。去年6月,李如喜获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李如喜党员工作室”累计开展义诊及志愿服务活动18次,发放健康宣教资料1300多份,服务群众达700人次,响应紧急求助30余次,培养医疗骨干2名,有力提升海岛医疗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现在岛上路通了、条件更好了,我们也更有底气做好健康守护。”李如喜说,眼下,新的卫生院正在规划中,他与卫生院医务人员、党员工作室成员将始终致力于为海岛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