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鼎市桐山街道福全社区凤架山片区的居民发现家门口变了样——长期漏水的管网得到了更新,杂乱的绿化带也换上了“新装”。 曾经,福全社区凤架山片区的居民有两件烦心事:老水管年久腐蚀,渗漏严重,造成部分区域自来水时有时无;而另一边,金凤路两侧绿化带里杂草比人高,一到夏天就成为蚊虫、老鼠的“乐园。” 这些看得见的麻烦,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念叨最多的“心病”。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围绕群众“烦心事”,福全社区党总支带着网格员,全面摸排症结,寻找解题最优方案。 为摸清水管问题,网格员连着3天没歇着,白天挨家挨户问用水情况,晚上对着地图标注渗漏点,形成清楚明了的“问题地图”。光有图还不够,社区还把水务公司、附近福鼎一中凤架山校区的老师,还有居民代表都邀请到一起,共同商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时,社区更是把“不打扰居民”贯彻于施工全流程。为避免噪声影响群众休息,砸管子、挖路面的施工,都安排在工作日白天;怕施工影响交通,就实施分段施工,修完一段立即进行路面平整。如遇停水,社区会提前在网格微信群里发通知,并转发水务公司的停水公告,提醒居民提前储水。 不光盯着施工,网格员每天还会去工地走走,看看管道铺得好不好、路面平不平。遇到居民反馈意见,当场就跟施工队沟通解决。这样忙了一个月,新水管通了,居民不再为停水发愁;金凤路的绿化带也变了样,杂草清了,枯枝运走了,人行道也重新铺了水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走得更舒心。 从精准摸排供水症结到高效推进管网更新,从清理杂乱绿化带到打造通畅人行道,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民生需求,每一份成效都凝聚多方合力。这场“焕新行动”不仅解决了居民眼前的急难愁盼,更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民心根基,实现“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的同频共振。 解决完眼前的问题,社区党总支还总结出了一套“发现问题就解决,解决完再检查”的办法,网格员每天入户走访,居民在微信群里也能随时提建议,线上线下一起盯着社区的事。“要让大家住得舒服,不光要解决眼下的麻烦,更要把好做法一直坚持下去。”社区干部笑着说。(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通讯员 王静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