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北上抗日先遣队陈洋村遗址揭幕 阮英平长孙阮闽发贺信

2019-01-04 19:59:11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爱莺

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宁德陈洋村遗址揭幕。陈翊群 摄

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宁德陈洋村遗址揭幕仪式现场,与会嘉宾代表以及陈洋村群众共数十人见证了这一幕 。陈翊群 摄

东南网宁德1月4日讯(本网记者 陈翊群)在建国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立85周年,叶飞副委员长诞辰105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关注、期盼已久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宁德陈洋村遗址在福建省蕉城区洋中镇陈洋村揭牌。阮英平长孙(阮朝阳少将长子)阮闽发出贺信,向陈洋村先遣队驻扎地揭牌表示祝贺。

阮闽贺信中说,北上抗日,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深入四省,历时半年多,行程5000多里。牵制了国民党十几万军队,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为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先人,是经纬,了解他们,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纪念,不仅是为了理清过去,而且是为了站稳现在,走向未来。衷心祝福陈洋!祝福闽东!明天更美好!

“参加揭牌仪式现场,我站在这里很激动,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们陈洋村群众,他们为了给先遣队队员解决食宿问题,他们跑到山里,挖地瓜,背回家再煮熟了,送给先遣队员。陈洋村村民还把自己家的草席,把自家的草垫给先遣队员。这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感到,我们陈洋村群众,确实为我们革命队伍作出了很大贡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夜,但是,这充分说明了陈洋有着光荣的历史,有着奉献的历史,有着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还有着从困难走向胜利的历史。”宁德市老区促进会会长陈成章如是说。

“历史是什么呢?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对过去的客观记录)。”陈成章补充道,所以我感觉到,陈洋在过去,在34年(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的时候,在红军最困难,在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陈洋村民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陈洋仍然保持这种军民鱼水情的关系,仍然发扬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仍然在进行默默奉献的精神,所以我想遗址的成立,是为了纪念她,让陈洋村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为今后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追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途中 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历史 史料来源蕉城区党史办】

1934年,中央苏区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时期。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实施战略转移,同时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进抗日运动的开展,党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红7军团等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

7月6日,以寻淮州为军团长,乐少华为政治委员,曾洪易为随军中央代表,栗裕为参谋长,刘英为政治部主任,共有6000余人的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江西瑞金,取道福建北上,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

8月8日,先遣队在攻打福州未果之后,从福州的北岭向闽东方向转移。8月14日凌晨,先遣队主力在连罗红军和赤卫队的配合下攻克罗源县城。于此同时,先遣队另一部奉命向宁德、福安方向进发。

国民党宁德县长朱化龙闻讯,十分恐慌,连忙请求上级增调兵力镇守宁德县城。敌马江要港司令部即电令驻宁德三都的海军陆战队第1团3营林耀东部,乘海轮火速开往宁德县城。同时在八都、霍童一带部署部队,阻击北上抗日先遣队。

闻知罗源县城被攻陷的消息后,宁德当局宣布全城戒严,并调兵遣将严防死守。宁德县城有东、西、南、北和小东门5个城门,从三都开来的海军陆战队林耀东部补充到东门和小东门,原把守东门的教导团的1个连调到西门,北门留警备队把守,南门由教导团的另1个连把守。

先遣队对宁德的地形及敌我态势作了侦察分析后,派出小股部队佯攻宁德县城以牵制敌军,大部队则经后溪、溪富直插洋中。

宁德市老区促进会会长陈成章讲话。陈翊群 摄


揭幕仪式现场,热心闽东红色历史文化公益事业的“红二代”代表沈世崇讲话。陈翊群 摄

8月15日下午4时许,先遣队攻城部队1个连越过白鹤岭,到达城外的南漈、下宅园、土堡亭一带,威逼宁德县城。守城敌军用沙包加固城门,并在南门城外后门坪宫庙前的榕树上挂起一盏大汽灯。

15日晚,天上下着小雨,战斗在南门打响。挂在榕树上的大汽灯首先被先遣队战士击灭。汽灯灭后,四周漆黑一片。先遣队向敌人发起进攻,南门守敌乱作一团,敌军慌忙调来海军陆战队增援。在城南门一带,敌我双方冒雨激战一夜。

翌日拂晓,先遣队攻城部队完成了牵制任务,主动撤出战斗,经城西北的米筛坪,过石壁岭抵洋中,与撤离罗源的主力部队胜利会合。

16日,先遣队消灭了洋中乡民团,缴枪10多支,并在东山、陈洋、灵下等村住宿一夜。17日,先遣队经林坂、炉头、邑堡、卜龟岭等村,向九都扶摇村挺进。

8月18日,先遣队进驻扶摇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接待。此前一天,扶摇中心支部书记陈麟呈接到安德县委的通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任务,并发动群众连夜用土砻碾米,购买蔬菜,备足柴片,做好了迎接先遣队的准备工作。先遣队到达后,当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部队工兵营,用最快的速度在九都渡口拉起了两条铁索链,架通扶摇往九都的便桥。同时,收集大小船只22艘,将马匹、火炮等装备运往对岸。

先遣队在扶摇期间,散发传单,书写、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并向扶摇中心支部、扶摇乡苏政府赠送了《今日的瑞金》、《卖国贼蒋介石》等书籍30余册。先遣队的医务人员不顾行军劳累,每晚熄灯前为群众诊病治病。部队军纪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

19日晚,先遣队和扶摇中心支部、扶摇乡苏政府举行军民联欢会。20日,扶摇中心支部派熟悉路径的4位同志为先遣队充当行军向导。先遣队先头部队声东击西巧袭霍童,大部队则避实就虚经洋岸坂、贵村、黄田开赴赤溪。

21日上午,先遣队人马全部抵达阳谷、夏村、桃源、赤溪一带。他们在村子周围的路上,用石头和树干设置路障,又挖了些简易工事,并拉上电话线,安上电台。部队驻扎下来后,即刻有人巡逻站岗、张贴标语、淘米做饭,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先遣队指挥部就设在阳谷村中的阳谷宫。先遣队首长事先就已经知晓在闽东有一块新崛起的苏区,他们期待与闽东党组织和闽东红军领导人的早日会面。

期待早日会面的不单是先遣队首长,其实闽东特委领导人更为急切。自1934年4月初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遭敌破坏,闽东党组织已数月未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迫切需要获得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

8月11日,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接到连罗县委的报告,欣悉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闽东的消息。特委书记苏达立即派曾在连江担任游击队长、此时在福霞溪尾一带治病的原红2团团长任铁锋连夜赶赴罗源与先遣队接洽,接受指示和任务。当时任铁锋脚疾尚未痊愈,只好带上两个警卫员,由六屿交通站的林良弟护送,走水路从溪尾到连江下屿,然后坐担架前往。

8月13日,任铁锋和连罗县委以及闽东红13团的数位领导人抵达罗源百丈村。先遣队总指挥部就设在村中的陈家大院。寻淮洲、乐少华等先遣队领导向他们通报了先遣队北上抗日的意图任务,并约定了与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人见面的时间、地点。

嗣后,任铁锋领命立即从原路返回福安溪尾,通知特委派领导同志到宁德赤溪与先遣队首长会面。为此,闽东特委要求沿途各地党政组织做好接应工作。

此时,叶飞、詹如柏正率领闽东红军独立2团在福安赛江下游的甘棠一带活动。21日那天突然接到命令,全团开往宁德赤溪迎接中央红军。闽东红军指战员早就听说过江西中央苏区有中央主力红军,可是谁也没有见过。听到这一消息,全团上下群情激昂。

据陈挺将军后来回忆:“一大早起来,吃完早饭,太阳刚刚出山,队伍就朝着宁德赤溪方向开拔。9点多钟,全团翻过宁德龟山西头的大岭时,战士们欢呼起来。就在山下,两队灰色服装的中央红军人马正走过阳谷村,向前面的赤溪前进,队尾还在远远的九都方向,被大山挡住了。我们叫喊着奔跑下山,挤在路边的田垄上观看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我们久盼的中央红军!从几千里远的江西苏区开来的正规军,他们可比我们神气多了。队列整齐,精神抖擞,一式青灰色服装、八角帽、红领章,背着方块的圆筒的小背包,还有斗笠、雨伞,头上身上别着伪装树枝……他们边走边笑着向我们招手,说着我们当时听不懂的外地方言……他们的枪真多!长的短的,有的人身上背了好几条,还有请老百姓挑的,一根扁担挂着七、八条……”

“我们好奇地向中央红军的‘戏班子’涌去,在路边的一个田埂上,3个红军小战士正敲着竹板子又说又唱。红军队伍在他们面前走过时,显得特别活泼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红七军团的宣传队,正在做路上的宣传鼓动工作,而那个大炮似的圆筒子叫马克辛重机枪,又叫水机关。可当时,我们连这些都没有见过。在长长的队伍中还有不少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抬着担架的战士汗流浃背。后面有许多红军战士挑着担子,后来才知道,这里挑的是弹药和传单……”

陈挺见到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这种兴奋不已的心情,实为当时广大闽东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心情的真实写照。

闽东红军独立团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赤溪阳谷村胜利会师。在阳谷村的阳谷宫中,叶飞等人会见了先遣队党代表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人。

叶飞向先遣队首长汇报了闽东革命斗争的情况。先遣队首长寻淮洲等人向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等指示。

寻淮洲对闽东的工作很是赞许,认为闽东的党政工作已有统一的领导,军事上也应该要有统率机构,应建立一支机动主力部队。他指示闽东方面“力量要集中,要有红军主力”。叶飞当即表示:这个指示很切中要害,我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苦于没有军事人才。当时只有22岁的寻淮洲,指着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人,笑着对叶飞说:“我们哪一个也不是军校出来,都是子弹下面滚出来的。”

同时,乐少华、刘英代表先遣队给闽东特委写了一封指示信,对闽东地区党组织的建设、政权的建设和根据地的建设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红军武装的建设,认为“力量要集中,要有红军主力。”

先遣队用电台向中央报告了途经闽东苏区的情况,使中央对这块新崛起的苏区有所了解。先遣队还给闽东临时特委提供了党中央在上海的一个联络地址。后来苏达到上海汇报工作,呈报3份报告,使中央对闽东苏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宁德陈洋村遗址揭幕仪式现场,与会嘉宾代表以及陈洋村群众共数十人见证了这一幕。陈翊群 摄

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宁德陈洋村遗址揭幕,与会嘉宾代表合影留念。陈翊群 摄

苏达在报告中,详细记述了“先遣队给红2团一架好的自动步枪,一架没有表的轻机枪,一架没有带的水马克轻机关枪,还有七八十支坏枪,一架大马克重机关枪。”

先遣队发动指战员为苏区受难群众捐款,共募集到大洋400元、小洋128毫、铜片4吊又810文和一些其他物资用品,交由特委转发。这一善款数额虽不大,但却体现了中央红军无数指战员对闽东人民的一片拳拳之心。

先遣队同时也给闽东苏区留下了500多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被苏区政府安排到各地红军后方医院和革命群众家里养伤治病。其中,有几十名重伤病员被送到宁德梅坑白岩的后方医院治疗。闽东党和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帮助,使先遣队摆脱了伤病员的拖累,轻装北上。

先遣队希望闽东方面能组织一部分人参加先遣队,补充其兵员的不足。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立即作了紧急动员,在数天之内就从各地征兵1000人。由于先遣队仓促开拔,动员来的新兵集中在柏柱洋没人来接收,只好留下部分充实到红2团,其余的动员回乡了。

22日凌晨,先遣队由闽东红2团作向导,从赤溪出发,经龙涧岭、斑竹、社洋,进入福安的磻溪、康厝。当天下午,先遣队轻取穆阳镇。

24日,先遣队离开福安穆阳,取道占溪、南溪、晓洋,进入寿宁县境。25日拂晓,先遣队在寿宁南溪与范式人所带的闽东红军两个连分手,挥师北上。他们突过浙江庆元、小梅,折入闽北苏区,再由浦城古楼进入浙赣边境。

从8月15日到8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虽然只有短暂的7天时间,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先遣队的到来,是中央主力红军第一次进入宁德。他们在佯攻宁德县城时的英勇善战,对群众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以及关心爱护群众的良好作风,给宁德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从先遣队身上看到了革命的希望,鼓舞了斗志,增强了革命信心。

先遣队经过宁德时,沿途大量印发《告农民书》、《给闽东工农群众的一封信》等传单和书籍,宣传我党抗日反蒋、拯救中华的正确主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而奋斗到底。途经洋中邑堡村时,先遣队宣传队还教当地群众唱革命歌曲,鼓励劳苦大众起来组织苏维埃,打倒财主土豪。先遣队所经过的地方,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先遣队在扶摇、赤溪等地驻扎期间,留下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福建”、“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对日宣战”、“反对国民党无耻投降”等大量标语。先遣队所经之处,买卖公平,照价付款。医务人员不顾行军劳累,坚持每晚熄灯前为群众治病。为了严明军纪,先遣队还在赤溪阳谷村处决了一个违纪的战士。

先遣队领导人向闽东党介绍了中央苏区党、政、军建设的许多具体情况,为闽东苏区各项建设和红色政权的巩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先遣队在兵员、武器上支持闽东红军,使闽东红军的力量得到加强。先遣队留在闽东的几百名伤病员中,有营、连、排干部,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伤病愈后成了闽东独立师的军事骨干,为不久后在宁德成立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准备了干部条件。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