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宁德旅游 > 正文

龙头”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柘荣高标准综合开发鸳鸯草场

2020-01-14 09:51:49  作者:游松柏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鸳鸯草场景区游客纷至沓来 郑婷婷 摄

柘荣鸳鸯草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如何发挥鸳鸯草场这一龙头效应,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全面实施生态养生旅游战略,在优先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以康养度假休闲为特色,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综合开发鸳鸯草场景区项目,积极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以全域旅游带动柘荣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

春季,绿草茵茵、繁花点点;夏季,微风轻拂,翠波荡漾;秋季,黄云铺野,芦花迷原;冬季,冰雪皎皎、剑戟森森。这如诗如画的地方便是鸳鸯草场。

鸳鸯草场,位于柘荣县东源乡鸳鸯头村,距离县城18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面积1万多亩,是福建省少有的万亩天然草场,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

2017年9月,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与柘荣县政府共同投资开发,启动建设鸳鸯草场旅游项目,并于2018年5月开始试运营。

“目前已累计投资1亿元,完成景区内大环线、小环线枕木游步道、核心区服务设施、露营区、电力标段工程等建设。”据福建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鸳鸯草场景区总经理李峰介绍,鸳鸯草场规划建设鸳鸯草场风景区、青湖山体验区、奇幻之城、世界风情养生谷、东方硒谷及游客服务中心等五区一心的旅游功能区,开发集观光、体验、运动、康养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环保旅游品牌和绿色生态清新小镇。

草场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柘荣的宝贵财富。为此,柘荣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鸳鸯草场景区建设的每一环节。

“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景区建设与草场的整体环境协调融合。”负责鸳鸯草场项目的柘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建波介绍,为营造景区良好生态环境,景区工程建设采取第一时间“复绿”;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的建设都规划在景区外围;电力、通讯等线路设施全部入地。此外,景区还与周边鸳鸯头村统规建设污水处理站,从而有效减少景区内建筑物建设。

同时,柘荣当地传统特色文化也将被融入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底蕴。“我们规划在800米的景区门口走廊中,将剪纸、布袋戏、紫砂等制作体验布置其间,让游客在感受景区浓浓文化氛围的同时,又可以放松休闲。”李峰介绍道。

如今,鸳鸯草场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到此享受自然之旅。仅去年国庆节,鸳鸯草场的日游客量就达1万多人次。

龙头引领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鸳鸯草场已成为柘荣旅游业的一张“烫金”名片,更成为清新福建的网红打卡地。但柘荣县并不满足于仅仅让游客上山浏览自然风光,全域旅游才是最终的目标。

发展全域旅游,旅游景点基础配备设施的跟进尤为重要。

为推动鸳鸯草场项目,该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5.2亿元,建成石山洋旅游公路和柘泰路省道连七线,推进柘霞路和东源至鸳鸯草场景区的旅游公路项目建设。

不仅如此,近年来,柘荣县在创建全域旅游中秉承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实施旅游“厕所革命”,修复古民居风貌,重现传统村落光彩,并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服务业态,为游客打造“生态休闲养生”的完美旅行体验。

如何发挥鸳鸯草场的龙头作用?柘荣县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孔宪金表示,柘荣县正在全面助力景点融合发展,即以鸳鸯草场景区康养运动之旅为龙头带动,连点成线、集线成面,形成“东狮山文化朝圣之旅、黄柏红色廉政文化之旅、乍洋溪口和九龙井生态休闲观光之旅”等4条风格不同的精品线路,全面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鸳鸯草场的开发建设,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鸳鸯草场景区沿线的东源乡绸岭村,竹林环绕满目清翠,有如世外桃源。近年来,绸岭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鸳鸯草场景区的开发,建起翠竹亭、翠竹小径和沿溪栈道,开发林下灵芝、黄精种植观赏点,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在柘荣,像绸岭村这样借助蓬勃发展的乡村游、民俗游,迎来发展新契机的乡村不在少数。旅游业已成为了推动柘荣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柘荣县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文旅、农旅、康养深度融合,加强精品游线路产品营销推介,努力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县域发展、城乡建设的多规合一。”柘荣县委书记郭宋玉说。(闽东日报 游松柏)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