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古田:赓续红色精神 凝聚红色力量

nd.fjsen.com  2021-07-23 10:22:00 叶陈芬 郑雨桐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古田的革命斗争中,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872人参加红军、1421人加入地下党、2395人参加游击队,有接头户877户、交通员490人;全县拥有老区村190个、老区基点村6个。这些英雄儿女与老区人民一道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正气光耀千古。

如今,硝烟尽散的古田“红旗不倒”,古田优秀革命儿女的光荣事迹仍广为流传。随着一个个革命旧址、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桩桩英雄事迹,被修复、被保护、被重温,这些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化作源源不断红色力量,激励古田儿女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

黄孝敏

赤胆忠诚矢志不渝

1931年冬,闽东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黄孝敏(时任福州中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寄出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孝子的拳拳之心。

黄孝敏烈士故居 黄语嫣 摄

黄孝敏,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达才村人,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任中共古田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27年12月至1937年6月,历任中共福州市委执行委员,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福州市互济会主席,中共福州市行动委员会委员,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工农红军闽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政委,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兼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政委,中共闽中特委常委、组织部长兼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等职务。

在古田,黄孝敏的红色故事被广为传颂。

1907年11月,黄孝敏出生于达才村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志向高远,立志报国。17岁那年,他考进福建大学中学部,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放弃学业,别离妻儿,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他领导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足迹遍及福州、闽东、闽中。他组织领导的飞竹暴动,打响了连罗武装革命第一枪;指导发动的东湖农运,掀起了连江减租抗债斗争高潮;总结龙高暴动经验,将福清引上土地革命的轨道;带领创建闽中特委和游击区,成为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片区,犹如一把利刃刺进敌人的心脏。1937年6月23日,在福州西门鸡角弄,黄孝敏同闽中特委主要负责人王于洁、潘涛、余长钺、陈炳奎一起被害,血洒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岁。

在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从事地下斗争还是领导农村土地革命,黄孝敏都展示了他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经他介绍入党的同志,许多都成为我省革命及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影响深远,他的事迹在古田乃至福建的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烈士,不仅修缮了黄孝敏烈士故居,还将村中小学改建成黄孝敏烈士史料陈列馆,以介绍黄孝敏烈士及其战友的革命事迹,让参观者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如今,达才村以黄孝敏烈士故居、史料陈列馆为中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继建设老人活动中心、阁楼、活动广场、青少年理想教育基地、滨水漫步道等配套设施,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日渐增多。

圆瑛法师

爱国爱教忧国忧民

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建,绕村而过的清清溪流,绿意盎然的景观公园……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平湖镇端上村,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田园风光,还有中国杰出佛教领袖圆瑛法师在此留下的文化余脉。

圆瑛法师故居 魏珺 摄

曾住锡涌泉寺的圆瑛大师是民国时期四大名僧之一,德高望重,四大弟子明旸法师、赵朴初居士、慈航法师、白圣长老对近代佛教界影响巨大。新中国成立前,他为抗日奔走,被日本人抓入监狱。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出家不忘报国。

“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外寇入侵、烽烟四起的中华大地,圆瑛写下诗句:“爱国每垂忧国泪,感时深抱救时心。”圆瑛提出,“不能一任强暴欺凌迫害”“不能坐视弱小无罪者横遭杀戮”,亦不能“眼看无数生灵在敌机疯狂轰炸下殒命”。

“七七事变”以后,圆瑛主持召开中国佛教理事会紧急会议,号召全国佛教徒投身抗日护国运动,同时,成立中国佛教会灾区僧侣救护团,并亲任团长。在抗战期间,僧侣救护队深入各大战场,救死扶伤,护送难民,仅“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就抢救伤兵和难民8000多人、掩埋遗体10000多具。他开辟多处难民避难所,最多时救济安置难民数万人,其中一些有识之士,辗转到延安等地参与抗战一线。

为挽救民族危亡,圆瑛决定到爱国华侨众多的南洋筹募资金。他号召炎黄子孙共赴国难,并组织建立“中华佛教救国团新加坡募捐委员会”。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等人的合力推动下,圆瑛倡导的“一元钱救国难运动”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团产生巨大感召力。

1939年10月,圆瑛和徒弟明旸筹集大量资金,从南洋返回上海。日本人逼迫他出任“中日佛教会会长”,圆瑛严词拒绝,日本人以“抗日分子”的罪名逮捕了圆瑛和明旸,圆瑛始终威武不屈,并以绝食与日寇作斗争。最终,日本人无奈将其释放。

圆瑛法师曾经说过:“国民生在宇宙之间、国家领土之内,则爱国一事,就是人之天职,无有一天不负这种责任。”上海解放后,圆瑛教导弟子“应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代并进”,从事佛教爱国组织建设。他与虚云、喜饶嘉措、赵朴初等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并被推为首任会长。

圆瑛法师一生跨越新旧两个时代,在跌宕起伏的时代大潮中,虽已出世但毅然入世,创立抚孤护难、扶贫济困、赈灾救灾等各种慈善事业,济世救世。他在病中仍时刻挂念着国家与民族大义,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为法为人证菩提,爱国爱教爱和平。”这是一代宗师爱国爱民、追求和平毕生宏愿的光辉写照。

在端上村,村民无不熟知这位杰出乡贤的爱国事迹,村内至今还保存着圆瑛法师的故居和他上过学的私塾。由其捐资修建的圆瑛学堂,现已改作圆瑛文化纪念馆,用以展示圆瑛法师用过的物品、墨宝等。端上村党支部书记周虎表示,爱国爱乡是圆瑛法师留给端上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古田县翠屏湖环湖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公路正式通车、圆瑛文化品牌建设项目持续推进,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极乐寺至端上村沿线的秀美自然风光,还能领略圆瑛法师的家国情怀。

际面村

红色筑丰碑绿色正崛起

从古田城关出发,十几分钟车程便到凤都镇际面村,只见漫山桃李芬芳。

村头金樽洋山脚处,建有一座清时民居,这便是革命先辈江作宇的故居。

江作宇故居廉政教育基地

江作宇从学生时代起就参加革命,他卖掉田地充当革命经费。“七七事变”发生时,江作宇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组建剧团、歌咏队到各地公演。1940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局下小学、风埔小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4年1月,江作宇参加平湖沙洲尾会议;同年3月,江作宇加入古田武工队;年底,任古田人民游击队指导员;此后至1949年,江作宇历任中共古田工委委员、中共南古瓯工委书记、闽东地委副书记、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政委、南顺瓯工委书记等职。

其间,江作宇先后于古田、闽清参加巧袭国民党古田银行,袭击三都口国民党水警队和闽清九都盐业驿运站等战斗,转战于蕉城、福安、周宁、寿宁,乃至浙江庆元县,率部牵制和打击国民党保安四团、保安五团和地方反动势力,在闽东地区发动群众、培训干部、发展党员、组织民兵、巩固和发展闽东根据地;奉命赴闽北开辟新游击区,相继建立6个区委,组建一支30多人的南顺瓯游击队,打通闽赣两省交通线,为省委主力部队开赴江西充当向导,并提供情报和后勤保障。

1949年5月,江作宇率领南顺瓯游击队截击国民党散兵游勇,在南平九峰山歼灭国民党交通警察百余人,缴枪百余支;同月,进入南平,与人民解放军会师;6月,南顺瓯游击队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顺瓯地区。

江作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处于白色恐怖环境中,凤都是福建省委和闽浙赣游击队稳固的根据地,际面村便成为福建省党代会的会址之一。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前路漫漫志更坚。在这个留着红色基因的村子里,村民们秉承革命先辈精神,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如今已经洗却昔日的铅华,展现出让人艳羡的亮丽容颜。

际面村是宁德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该村立足2600亩水蜜桃、1000亩芙蓉李的水果产业优势,以“桃”文化为引导与康养产业相结合,积极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桃李春风,康养福地”旅游品牌。

同时,为了打响乡村旅游品牌,近年来,际面村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建设旅游公厕、光伏发电站、农民广场、休闲公园及际面至坝里道路硬化等项目,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前洋村

红色精神永流传千年古村谱新篇

连日的小雨浸润了古村前洋。荷塘、远山、古民居、青石小巷氤氲成一幅水墨画。

前洋村位于古田县卓洋乡东北部,村庄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历经数百年,前洋村古村落仍较好地保持原始风貌,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遍布全村。

古韵前洋

前洋村不仅历史文脉传承有序,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早在1935年,就有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此点燃革命火种。1940年至1949年间,前洋党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扩大党的队伍,开展统战工作、筹建自卫武装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为古田县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前洋村走出许多仁人志士,余三江是其中一个。

近日,记者来到前洋村,聆听了余三江的生平事迹。

1924年2月1日,余三江出生于前洋村一个老中医家庭,他3岁时父亲早逝,和母亲陈瑞梅生活在一起,仅靠父亲遗留下来一点土地收租和母亲的辛勤劳作维持生活。

1939年,余三江就读古田县超古中学。当时,中共党员陈必猛、陈淑媚利用教师身份在超古中学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富有正义感的余三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学生运动中,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七七读书会”“抗日宣传队”“学生抗日联合会”等活动。

1942年1月,经过党组织长期考验,余三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更加积极地进行革命活动,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农村,都满腔热情地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控诉日寇侵略暴行,组织民众投入抗日救亡斗争;揭露地主豪绅剥削农民的罪恶,唤醒农民兄弟起来革命改变自己命运。

“我的父亲1944年参加古田人民游击队,历任战士、班长、分队长、中队长,是1947年4月古田澄洋暴动的组织者之一。暴动后,曾任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一支队长、闽东游击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游击纵队教导队队长等职,曾转战闽东、闽东北、闽浙边,领导组织大大小小战斗无数次。”余三江三儿子余宏潮说。

流动的时间凝固成历史,精彩的故事凝练成主题。近年来,前洋村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收集前洋革命史料,撰写历史文化故事,出版《赤子心余三江》《前洋革命烽火》等书籍,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时代典型。

同时,前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大力推进“五朝流韵,世外古村”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壮大古民居旅游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国家级森林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乡村等荣誉称号。

桃溪村

活化红色资源赋能老区振兴

桃溪村位于古田县城东街道北部,建于元朝末年,在古代被称作七保,是一座千年古村。村内至今保存着128座传统建筑,彰显古村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

1920年,古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叶明根就出生在这里。因家庭贫寒,全家省吃俭用供叶明根上学,30年代末,他到离家20余里的风埔学校就读。 

1943年,凤埔小学成为当时古田党的领导机关,校长包熹、教导主任刘捷生、总务主任江作宇、事务长周道纯等都是地下共产党员,并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党的工作。

时任沿江工委书记的刘捷生于凤埔小学毕业生花名册中发现成绩优异的叶明根,便发展他加入革命队伍。在刘捷生的引导下,叶明根经常帮助游击队买草鞋、雨伞、电池,了解敌情、递送情报等,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叶明根加入革命队伍后,矢心不渝、赤胆忠心、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斗争,先后参与三坵田整训,巧袭国民党古田县银行、三都口水警队战斗,参与建立南古瓯隐蔽基地和多条地下交通线等重要行动,率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古田支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古田县,还筹粮支前,为解放全省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6月14日,古田县委、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叶明根任首任县委书记,主持工作,组建政府,废除国民党旧政权,成立人民民主乡公所,为维护社会治安、恢复正常秩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叶明根的带领下,桃溪村数名叶氏家族成员纷纷加入革命队伍。18名参加革命的人员中,12名牺牲、7名被评为烈士,可谓是光荣的革命家族。

“叶明根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忧民、爱民、为民,其生平事迹,集中体现了‘人民公仆爱人民’的精神。”桃溪村党支部书记吴世用介绍,为活化红色资源,激发爱国情怀,2020年叶明根100周年诞辰之际,村里投入49万元对叶明根故居进行修缮,让爱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桃溪村绿水青山中。

为创新活动方式、讲好党史故事,桃溪村还先后对村旧小学进行改造,修建了“七保书院”,增设了孔子塑像、仿古学堂,开展国学培训、党史宣讲、主题活动等,变“阵地式讲解”为“体验式互动式宣讲”,“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实起来。截至目前,叶明根故居和“七保书院”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100余批次、近6000人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罗峰村

讲好红色故事做好融合文章

驱车从古田城关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上行,伴着萦绕在山间的云雾,20分钟便来到城西街道罗峰村。

谈起罗峰革命史,不得不提起烈士魏雪馨。1922年6月,魏雪馨出生于罗峰村,她两岁丧父,与寡母和七个兄姐饱尝人间饥寒困苦;1938年,魏雪馨以优异成绩考进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

魏雪馨烈士事迹展示馆

1941年夏,魏雪馨高中毕业后,按组织指示回古田,先后到多个小学任教,借此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43年起,她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员、省委福州总联络站联络员、中共闽北特委机要秘书,多次奔走于福州、永泰、长汀等地,不畏艰难困苦,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斗争,出色地完成党的任务。

魏雪馨曾遭敌三次抓捕,前两次机智逃脱。1947年10月,乔装成“阔太太”的魏雪馨路过福州安泰桥附近“一团和”伞店时,被国民党特务认出而被捕。狱中11个月,历经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她始终没有说出福州地下党联络站的地点和丈夫黄扆禹的行踪,更没供出联络站党员和省委领导同志,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概。1948年9月,她在最后时刻传出纸条上写着:“我是共产党员,没有该死的罪,就是成仁了,我的仇也有人报!”后就义于福州北门龙腰山上。牺牲时与江姐的年龄相仿,人称江姐式女英烈。

除了魏雪馨,罗峰村还是古田早期党小组成立地之一,1927年,中共古田特别支部委员会在此建立,黄孝敏等人在周边播撒革命火种,发动群众开展活动。1942年至1949年,罗峰村是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和闽东北特委的重要交通站、游击队活动区。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才能无愧英烈。”罗峰村村主任魏林伟介绍,罗峰村的发展定位是红色文化古村落特色旅游,即走一条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耕读文化和现代农业观光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发展之路。

罗峰村还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罗峰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古民居、开发摩崖石刻景点、翻新建设“上回堂”家风家训馆、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从2017年至2020年,村民年收入由几千元增至2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由两三万元增至20多万元。2017年,罗峰村被评为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2018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福建省森林村庄、省级旅游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郑雨桐 通讯员 梁辉仙)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革命,古田,红色,爱国,法师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