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沙埕线狮: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2022-08-16 09:27:11  作者:夏岩缘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沙埕线狮表演双狮戏珠

鼓乐一响、灯光亮起,台上一黄一红两头雄狮威风亮相,双眼放光,并随着鼓点翻腾跳跃,不断上演追珠、戏珠等绝技,激起台下掌声阵阵。前不久,福鼎沙埕线狮出现在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中,精彩绝伦的表演让众多驻华使节、国际友人都充分领略到这一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表现力丰富表演难度大    

沙埕线狮起源于明嘉靖三十九年,民间又称“抽狮”。最早是民间艺人用纸扎狮子,以家中椅子为架,牵动线索让狮子左右上下跳跃为乐。经过长期演变发展,现在已单狮变为双狮,需十余人共同操纵表演。因双狮表现力丰富,表演形态热闹喜庆、寓意美好,因此经常出现在各类节庆中,深受福鼎百姓喜爱。

“沙埕线狮与其他线狮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沙埕线狮的个头更大,每头狮子都长近2米、重逾30斤,且双狮口脚灵动,毛皮皆活,动作花样多,表演难度较大。”沙埕镇卫计体文化中心主任刘端富说。

刘端富告诉笔者,沙埕线狮能呈现出狮子从静到动的整个变化形态,可以生动刻画狮子蹲卧、抓痒、跳跃、咆哮等动态特点,而且狮子会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不断变换动作,还能含球、吐火。而正是因为沙埕线狮表现力极为丰富,因此不论是对线狮的制作,还是对表演者的技巧与耐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传承传统工艺创新更赋活力   

在沙埕镇中心镇区,藏着一个不大的村庄,名为和平村。在这里,沙埕线狮的制作与表演技艺被世代传承,是远近闻名的“沙埕线狮之村”。刘端正就是其中一名具有代表性的沙埕线狮民间传承人。

“我舅舅会做沙埕线狮,我从小跟着他学。”刘端正告诉笔者,沙埕线狮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从竹编模型、布包外模、缝制狮身、狮毛、脸部上色到安装锁绳、灯眼,前后有六七道工序。其中关键之处在于绳索安装的位置。“沙埕线狮每头狮子需安装8根绳索,分别是头部1根、背部5根和狮身两侧各1根,每个点位都要精确,才能让狮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刘端正说。在传承传统沙埕线狮制作工艺的同时,近年来,刘端正还不断尝试创新,让线狮艺术得以更好地发挥。“以前狮毛用的是羊毛线,但是羊毛线比较重,且易吸水,如果碰到水,狮子就会变沉,不利于表演。现在我用牦牛线来做狮毛,它重量轻,且不易吸水,能更好地保证表演效果。”刘端正说。

除了更新狮毛材质外,近年来,刘端正还在灯眼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沙埕线狮的灯眼以前主要依靠大号电池供电,但有时狮子动作幅度大,容易造成电池脱落、灯眼熄灭。现在我是选用LED灯来制作灯眼,它不易脱落,而且更省电。”刘端正说。

得益于狮毛用料和灯眼工艺的创新,如今沙埕线狮的总体重量较从前减轻了10余斤,且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表演者动作的施展,使沙埕线狮更富有动感与力感。

积极“走出去”谋划“引进来”   

沙埕线狮作为和平村的非遗“特产”,这里的村民人人都会舞线狮。尤其每逢元宵等传统节庆,和平村村民们便全村“总动员”,接力表演线狮,父子兵、兄弟团同台演出更是寻常事。“我们沙埕线狮前台和后台没有遮挡,前面是戏,后面也是戏,我们村民一代一代看下来,耳濡目染的,自然就会了。”村民刘端毅告诉笔者,沙埕线狮因个头大,表现形态丰富,对后台操手体力的消耗比较大,尤其是主操手,十几分钟就要换一个人,因此,操手们都会注意“传帮带”。“会的人越来越多,这样能保证戏不断。”刘端毅说。

近年来,随着和平村沙埕线狮表演的名气越来越响,村民们常常都能接到外出演出的邀约。从福鼎到北京,从年节演出到主题活动,沙埕线狮的脚步越走越远。

“每一次外出演出都是展示沙埕线狮的好机会,村民们都非常愿意配合,大家也积极利用农闲时间排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和平村‘沙埕线狮’的风采。”刘端正说。

在积极推动沙埕线狮“走出去”的同时,近年来,沙埕镇还在积极谋划“引进来”项目。“沙埕线狮是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沙埕镇重要的民间文化表演形式之一。接下来,我们想把沙埕线狮、沙埕铁枝、跑旱船等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沙埕民俗活动综合体验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沙埕,体验沙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刘端富说。  (闽东日报 夏岩缘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