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11:24:17 作者:郭晓红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如今,对于福安市松罗乡的群众来说,通过“村村通”车辆往返于城镇和村里之间已成为常态,村民彻底摆脱了过去“无车可乘”的尴尬处境。 松罗乡地处福安市东南部,是宁德市首个道路“村村通”的乡镇。该乡下辖19个建制村,常住人口1万多人,由于村落分散、山路弯多,在村流动人口少等原因,农村客运经营成本高、效益低,一度导致全乡通村客运班线从5条锐减至2条,“班车进不去、司机不愿跑”的现象日益凸显。 松罗群众出行难的窘境在宁德并非个例。“2019年5月以前,在全市2137个建制村中,全市共有2083个实现通客车,通客车率达97.5%,但因地理位置偏僻,分布散乱,全市通返不通的建制村达160个,仍有54个建制村未通客车,卡在‘最后一公里’。”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健告诉记者。 如何破解交通瓶颈,让建制村都通上车,让群众出行不再难?经过前期走访调研,收集情况后,2019年5月中旬,宁德市政府决定在霞浦县牙城镇、福安市松罗乡、古田县吉巷乡等地开展“村村通”小型乘用车试点工作。 针对偏远山区人口少、道路较窄等情况,我市率先在全省采用新能源5座乘用车来解决边远农村地区乘车难问题,先后出台《宁德市村村通出行工作实施方案》《宁德市村村通小型乘用车辆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公共财政补助、土地划拨、税费减免、车辆保险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保障,确保每辆村村通小型乘用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试行不久,“村村通”客车就以其便捷、低价、安全等优势,迅速成为群众出行首选。2019年9月底,宁德市2137个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 车通了,如何找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平衡点,让车辆长久地运营下去?针对“村村通”小客车,市级财政给予每车1万元补助,县、乡级财政给予每车2万元购车补助,加大政策补助,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同时拓展服务对象,将“村村通”车辆纳入乡镇公车使用范畴,保障乡镇干部公务出行需求的同时,增加车辆创收。 以蕉城区为例,城区周边的乡镇以单位进行区域经营,其他乡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乡镇实行片区经营模式,实行不定班线在片区内循环运行,扩大“村村通”车辆的经营区域。偏远村则采取圩日班车、周末班车等方式,解决山区群众乘车难、个别乡镇学生周末“安全回家难”的问题。 不仅方便农村群众出行,“村村通”还承担起农村物流配送的功能。在柘荣,为减少运营亏损,当地依托“村村通”客车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物资下乡渠道。此外,还与顺丰、京东两家物流签订小件包裹物流配送协议,延伸电商企业服务触角,解决快递末端配送难题。 搭乘着“村村通”车辆,快递包裹每天都能及时从城关发送至村里,既方便了农村群众,又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通道,乡村焕发新活力,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