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屏南:十年蝶变一路歌 奋楫扬帆再启航

2022-09-28 15:44:41  作者:叶陈芬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长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屏南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市“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和“一极四区”建设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这十年,屏南从基础设施补短板向产业发展转变,努力打造高山农业、绿色工业、乡村文旅康养“三个一流”产业,坚定不移朝着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山区发展一流县目标稳步前进。

产业升级

赋能高质量发展

屏古高速。王志凌 摄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屏南经济发展“含金量”十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6.86亿元增长至2021年105.5亿元,年均增长7.1%,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快速提升,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两项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790元提高到335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27元提高到19126元。

高山蔬菜成富民产业。叶陈芬 摄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

——绿色工业提速晋位。屏南成功引进邦普新材料、时代电子科技、润能新材料等宁德时代直投企业以及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瑞幸咖啡、傲农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红曲黄酒、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2022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177.8%、位居全省第一,连续8个月增幅超过100%。

“花样”屏南。王志凌 摄

——高山农业提档升级。基本形成以高山蔬菜、高山冷凉花卉等产业为主,并逐步拓展到水果、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不断打响,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合作社规范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甘棠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屏南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2022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速12.7%,位列全市第一。

屏南举办首届“我在屏南有亩田”插秧节活动。刘霄鹏 摄

——乡村文旅康养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以“白水洋·鸳鸯溪”为核心,双溪、龙潭、仙山牧场等为支点“1+N”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新增中国传统村落22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白水洋·鸳鸯溪景区为全市首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2021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称号,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成功入选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

溪角洋工业园区。王志凌 摄

民生改善 提升居民幸福感

初秋时节,记者行走于屏南县城,目睹城区每一个发展细节,感受一座美丽山城的独特魅力——

在东部新区,屏南一中、国宝小学、移民创业园、水景公园等包涵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住宅开发为一体的项目相继拔地而起;在城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汽车东站等投入使用,长汾滨水景观、芝山公园、天坪山慢道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随着“白改黑”、城区道路改造升级,西环路、东棠大道、上洋头大道建成通车,中心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那一幅幅勾勒着缤纷城市元素的画卷,象征着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渐行渐近。十年来,屏南县城乡建设展现了新面貌,城区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达8.2平方公里,获评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宁武高速屏南连接线、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衢宁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在全市率先完成“镇镇有干线”,基本实现“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新增美丽乡村70个,创建绿盈乡村119个,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建制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实现全覆盖,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试点县。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成色更足。十年来,屏南累计投入民生事业资金135.7亿元,有效实施为民办实事和民生补短板项目——

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精神病医院老年康复病房综合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综合楼和8个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启动县总医院扩容提升改造和中医院整体搬迁。另外,路下、代溪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

持续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屏南一中新校区、国宝小学、新蕾幼儿园、光明第二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6270个;深入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三名”工程,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政府教育“两项督导”获得优秀等次,屏南一中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中学,省级名师实现零的突破。

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慈善深入开展。平安屏南建设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安全感位居全市前列,平安建设中市对县考评9年获得优秀等次;获评福建双拥模范县,涌现出卫国戍边烈士陈祥榕等道德模范……

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是贫困群众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屏南最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过去十年,屏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顺利实现省级贫困县“摘帽”退出,1896户6991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39个贫困村全面脱贫,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金融扶贫、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等“屏南经验”得到国务院原扶贫办肯定推广。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列入省委深改办改革典型复制推广案例,2019年元旦,屏南龙潭作为乡村振兴样本与北京天安门、海南永兴岛、贵州中国天眼作为祖国东西南北四方位代表,举行新年升旗仪式,寄托对祖国新年祝福。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成为屏南最温暖的底色。

改革创新 走出振兴新路子

在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一个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破茧新生的屏南古村又火了。

从小桥流水的龙潭到被誉为“福建省最美园林式古村”的四坪,从稻浪书香的厦地到“半壁梯田半壁村”的柏源,八方游客慕名而至访古赏秋,沉醉诗意乡村流连忘返。

厦地古村。叶陈芬 摄

人来了、业兴了、村活了,这是屏南乡村新图景。屏南山奇水秀,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如繁星点点,曾几何时,这里与全国众多乡村一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去楼空、乡村冷落,乡愁无处安放。如何唤醒沉眠的古村?近年来,屏南持续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厚植新优势,打造最具情怀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闯出了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四坪古村。叶陈芬 摄

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学习借鉴的情况下,屏南县大胆探索创新,在古村落保护发展,特别是老旧房屋修缮流转方面,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运作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老宅闲置资源,使“破木屋”变成了“黄金屋”,让古村重焕异彩。

水景公园。叶陈芬 摄

秋日山村好风光,走进熙岭乡墘头村,只见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依水势、山势而建的多座仿古建筑里工人正忙着内部装修。据介绍,该村是熙岭乡文化创意产业片区的延伸区,于2019年启动建设,投入800多万元对30栋民房进行修缮或改建,为确保项目建设省时、省力、省钱,修缮过程中,采用了“工料法”。

何为“工料法”?即“雇工购料法”,是屏南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创新推行的一套以“修复性营造、保护性开发、加速要素流动、多方参与共赢”为特征的项目管理模式,由村委会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实行材料入仓、出仓,用料、用工、施工等全过程监督,从而有效节约修缮成本,提高建设效率,实现了工匠就业增收、传统技艺传承、老屋保护修缮、环境舒适宜居的“四赢”局面。相关经验被审计署肯定为“基层创新典型经验做法”,在农业农村部、住建部相关会议上作经验发言。

除了“工料法”,屏南县还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全市首创推出“古屋贷”“菇棚贷”“福粮贷”等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信贷产品,让普惠金融“活水”润农家。在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中,在全市首推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试点成立片区党委、青年人才党支部、企业商会党支部,实施村级“头雁”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六大员”整合,创新制定村主干“基本薪酬+绩效奖励+村集体经济创收”薪酬模式,建立村级监察“三员”、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机制,为“新村民”增设村干部岗位和村民代表席位等。在粮食安全保障中,创新开展“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复垦种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砥砺奋进十年路,不忘初心再前行。站在新的起点,屏南县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加快“三个一流”产业发展,为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山区发展一流县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