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柘荣:传承“柘荣现象” 谱写“两城”新篇

2022-10-01 11:20:00  作者: 陈容 黄璐 游书金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是奋斗动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柘荣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柘荣现象”为指引,以在山区绿色经济走廊建设中“走前头、当先锋”为奋斗目标,以建设“闽东药城”“中国慢城”为发展定位,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绘就柘荣画卷、增添柘荣色彩。

中国慢城 长寿柘荣。魏发松 摄

近十年,柘荣县牢记嘱托、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迈向80亿元大关;群众生活更加富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0%、133%,如期摆脱贫困、顺利圆梦小康;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高山白茶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刀剪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系列“国字号”名片花落柘荣,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与日俱增。

向新而生生物医药大有可为

9月22日,伴随着机器的齿轮转动,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条自动化制药生产线快速高效运转,经配料、灌装、冻干、轧盖、灯检等工序,一支支注射用药剂从洁净的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力捷迅创办于1997年9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过去十年,我们持续加大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研发、生产投入,积极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粉针车间、原料药车间、冻干粉针剂一车间、口固车间等技改升级,研制了全国独家品种复方太子参口服液、全国独家品种增液口服液获批上市,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厂长游奶寿介绍,力捷迅将立足现有产品继续做大做强,并加大投入在微球高端制剂领域精耕细作,推进医药创新。

柘荣成为全国主要僧服生产基地。郑婷婷 摄

生物医药产业是柘荣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当地主导产业。追溯历史,柘荣县早在清代就有种植太子参等药材,数百年来民间始终保持种药营生的传统。柘荣太子参更是全国闻名的药材,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西岸生物太子参组培扩繁。游再生 摄

“闽东药城”的崛起,照映出不负嘱托的担当。十年来,柘荣历届党委、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柘荣的制药工业,是很有前途的产业”殷切嘱托,始终坚持将药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太子参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太子参及其药业的发展,创新科技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柘荣县共拥有22家医药研发联合机构,超过20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在人才方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引才育才良好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强县试点工作,形成以广生堂、力捷迅2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的科技研发平台和院士工作站、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队伍。

十年精心耕耘,如今柘荣已聚集力捷迅、广生堂、天人、贝迪为龙头的20多家药业及其关联企业,产业链条覆盖化学药、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动物药、药包材等六大领域,柘荣县“药准字号”产品达162个、“食健号”产品3个、兽药品种26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有10多种,主要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线40多条,药业总量、新药注册量排名全省县域前列,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20多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被列入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县级产业集群。广生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力捷迅上市工作进入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回复阶段,上市药企的“柘荣板块”挺起“闽东药城”的硬核支撑。

多点开花特色产业砥砺前行

福建省宏利星刀剪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容 黄璐 摄

冲坯、打孔、热处理……日前,位于柘荣县砚山洋刀剪产业园的福建省宏利星刀剪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熟练操作设备,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赶制订单。该公司负责人魏定峰介绍,目前,该公司年产量2000多万把,年产值3000多万元。

刀剪是柘荣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支柱产业。目前,柘荣县注册刀剪生产企业253多家,年产刀剪3亿把,注册商标173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产值达17亿余元,碳钢剪在国内行业占比超过90%。

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柘荣县以刀剪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以政策促动服务提效,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刀剪企业退城入园、整合重组,破解“低、小、散、乱”问题,有效激活了“柘荣剪刀”集体商标品牌效应,助力新一轮刀剪产业创新发展,更进一步提升了柘荣剪刀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仅是刀剪产业,过去十年,柘荣充分放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高山白茶之乡”等“国字号”品牌效应,以茶叶、剪纸、僧服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构建起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柘荣剪纸文化产业上,柘荣县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柘荣剪纸创意产业发展方案》《关于“文化柘荣”建设的十条意见》等,与福建商专、宁德师院建立剪纸艺术教育研究与产业发展基地,与“三坊七巷”“网龙公司”“时代华奥公司”“聚友公司”开展剪纸文化产业发展对接,柘荣剪纸成功入驻三坊七巷唯美客文创园。以靴岭尾特色村为示范,积极推动剪纸文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十年来,柘荣剪纸先后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交易会、投资贸洽会、文化旅游节、展销会展览,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巴西等国家展出交流,声名远播。有600多幅剪纸作品入选国内国际展览、会演,并获金、银、铜、优秀奖,多幅剪纸被省博物院、海外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茶产业发展上,柘荣县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土地流转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茶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助推茶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建立茶叶加工集中区,成立东狮山茶叶交易中心,引进规模茶企业,拓展营销渠道,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此外,还紧紧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在筑牢基础、培育龙头、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柘荣高山白茶成功入列福建优势农产品区域,“柘荣高山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被授予“中国高山白茶之乡”称号。

在僧服产业上,柘荣县成立宗教用品行业协会,并成立柘荣县僧服专班,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从税收减免、企业入园、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研发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凝聚行业发展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僧服企业以“合”求“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集聚钢铁铸造企业50家,产值突破38亿元、全国首个僧服标准《柘荣僧服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实施、《柘荣剪纸》团体标准顺利通过专家审定、“柘荣高山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核准注册……厚植发展沃土,施予阳光雨露,柘荣特色产业之树正茁壮成长。

聚焦民生“中国慢城”聚力起航

从沈海复线下高速,便进入省道霞泰公路,车辆在宽阔平坦的通途中行驶,沿途绚丽多彩的大美秋色直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楮坪西竹岔。游何斌 摄

省道霞泰公路全长39.173千米,是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八纵十一横十五联”中联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畅、安、舒、美”的全新交通环境,深受群众好评。其中,东源桥头至柘荣城关段,也是高速进城的大通道,总里程5.1千米,是柘荣城关的形象工程。“道路宽敞顺畅,县城变美了,生活节奏也慢下来了,我们很满意,平时开车、散步都喜欢往这走走。”一位柘荣市民说。

“中国慢城”的格局,承载着不负人民的初心。过去十年,柘荣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更新,以路网建设拉开城市框架,“五路一站”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升级,群众梦寐以求的沈海高速复线全线通车、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覆盖率超80%,实现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文旅经济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一城三区”雏形初显,鸳鸯草场成为享誉东南的“南方呼伦贝尔”,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是2012年的近7倍;“城市智脑”更新迭代、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地标式建筑拔地而起,柘荣县三小、县医院、疾控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功,实施1条步行街、2个休闲公园、5个口袋公园、5个城市书坊、8公里慢行系统的“12558”工程,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生动诠释着“中国慢城”的未来可期。

宅中后垅最美茶园。张亦峰 摄

如今的柘荣县城楼宇鳞次栉比、老旧小区面貌一新、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公园游园绿意盎然,一幅生态、文明、美丽、幸福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柘荣县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柘荣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乍洋乡西北部的宝鉴宅村,乡村能人加快培育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经济等新业态。过去十年,柘荣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791户、3024人,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同时,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培育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绩突出村、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打造了溪口、官安、上黄柏等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示范村。

十年辉煌新征程,砥砺前行再出发。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表示,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柘荣将矢志传承弘扬“柘荣现象”,感恩奋进、接续奋斗,打造更具实力的“闽东药城”、更有魅力的“中国慢城”,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黄璐 通讯员 游书金)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