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寿宁北路戏:专业剧团携手草根戏班联袂献演中心城市

2023-03-13 08:28:52  作者: 刘岩生 黄璐 吴宁宁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3月11日,蕉城夜市内锣鼓喧天,曲乐阵阵,热闹非凡。蕉城、寿宁两地以宁德首届街头潮玩艺术节为契机,邀请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与寿宁县凤阳北路戏剧团走进宁德中心城市,开展国家级非遗文化大戏社区专场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也是寿宁县北路戏专业剧团携手本土民间戏班首次联袂献演宁德中心城市社区。

舞台上,鼓点铿锵、琴韵悠扬,演员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唱一和,将一出出民间故事演绎得引人入胜;舞台下,上千群众或坐或站,交耳品评,掌声不断,无不表露出对乡土戏曲艺术的痴迷情怀……当天,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与寿宁县凤阳北路戏剧团联袂献演的《茶乡故事·高山茶缘》《茶乡故事·贡茶传奇》《盗仙草》《穆桂英挂帅》等剧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蕉城沉浸在浓浓的人文氛围里。

农民戏农民唱。这是寿宁县北路戏专业剧团与本土民间戏班的又一次联手登台。自2018年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在凤阳镇设立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并开办北路戏演艺传习所后,寿宁县、凤阳镇两级艺人联手共促,摸索出一条城乡互动、新老传习、专业与民间联手、公立与民办互补的良性传承发展之路。至今,除了在寿宁县城和凤阳镇演出外,还多次受邀走进宁德周边县份,联袂多场北路戏曲目,为群众献演送戏。

“寿宁北路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我们应蕉城区文体和旅游局邀请举办这场活动,不仅请来了专业的北路戏团队,还邀请了我们凤阳的‘乡土’艺人,通过两支队伍的融合互动,共同提升,传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也希望能以此次戏剧演艺活动为契机,活跃市民业余生活,激活文旅业态,助力民间经济复苏。”寿宁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邢榕平表示。

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吴卫平介绍,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闽东之光,丰富了城区戏迷与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将非遗的魅力传达给了更多观众。下一阶段,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将继续与民间剧团合作,让文化惠民惠到戏迷的眼睛里、心坎上。

“这次我们凤阳北路戏剧团到蕉城来,演出的剧目均为地道的地方剧种原创剧目,演员也大都为地道的地方本土演员,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凤阳的农民兄弟、葡萄大姐、采茶女。作为北路戏的发源地,希望通过这场演出让更多人认识凤阳,了解高山茶,走进凤阳。”寿宁县凤阳镇党委书记李木清告诉记者,此次演绎的剧目中不乏凤阳“泥腿子”演员们在劳作之余自编自排自演的北路戏剧目。专场演出不仅让专业剧团携手民间戏班联袂献演蕉城大舞台,还活跃了群众文化活动,使北路戏文化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演的《茶乡故事》系列剧目便是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自编自排自演的地道本土剧目,该剧目借助北路戏舞台,提炼和展示了茶乡美好的地理人文风貌、茶乡人民生产生活图景,挖掘和提升了寿宁高山茶文化内涵,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相关链接

1、 北路戏

北路戏,原称为“福建乱弹”,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稀有的传统戏曲剧 种之一,现仅存于闽东北,以寿宁县为主, 2006年6月,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闽东第一批国宝级文化遗产。多年来,北路戏一直受困于传承人才匮乏等问题。为传承复兴北路戏,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将原有的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升格转制,并加大财政投入及演员待遇提高等扶持力度,致力于北路戏的传承与保护发展,积极探索民办公助、合力挖掘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专门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保护中心,并采取一系列举措,扶持乡村舞台建设和民间演艺力量培养,促进北路戏进校 园以壮大戏曲表演新生力量。

2、北路戏发源地凤阳镇

凤阳镇是北路戏的发源地,早在清嘉庆年间,便创办了北路戏班,此后200多年来凤阳北路戏从没停止舞台演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路戏这一民间传统曲艺,近年来,凤阳镇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凝聚民间力量,先后累计筹资1700多万元,建设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演艺中心、凤阳农民文化宫、凤阳北路文化休闲广场和寿宁北路戏发源地乡土文化展陈馆。镇、村两级和民间北路戏团队还着力遗存挖掘、剧本提升和后备人才培养,为北路戏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业内人士认为,寿宁北路戏发源地凤阳,在北路戏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兼具演练舞台阵地和设备、完整本土戏班和演员、正宗地方传统剧种演出,成为闽东乡村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凤阳民众对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理念值得推崇。(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刘岩生 黄璐 吴宁宁)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