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践行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兜稳百姓“粮袋子”

2024-05-24 19:31:25  作者: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5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潘月容)“我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乡村振兴积极性。”“创办全国首个‘大食物馆’,让更多人感受到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以‘粮食+’延伸产业链并加深消费者参与度,实现粮食安全有‘我们’”......5月24日,“践行大食物观:闽东特色粮食安全探索的经验启示座谈会”在屏南县四坪村举办,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三农工作者们齐聚屏南四坪村,共同探讨保障粮食安全。

践行大食物观:闽东特色粮食安全探索的经验启示座谈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走进四坪村,书吧、咖啡店、面包屋、民宿、文创等空间藏在一座座古厝中,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四坪村是仅剩18户老人的“空心村”。

屏南四坪村。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四坪村的变化得益于所有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21年,在外经商的致富能人潘国老看到了家乡发展的需要,选择回乡创业。

潘国老牵头成立了爱故乡合作社,流转开荒种植水稻100亩,坚持生态种植,尝试稻鸭共生、稻田养鱼等模式,并在稻田周边养蜂,进一步完善稻田周边的生态系统,使生态大米走俏市场。他说,要发展乡村必须从农业抓起,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做好农业必须有新思维、新玩法。

稻田复垦只是潘国老踏出的第一步,林下种植、星空经济、“潮农共创”、柿子文化……潘国老及共创团队依托四坪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与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锚定“农创+文创+星创”布局新业态,带领村民蹚出了共富“新路子”。

作为山区县的屏南,如何兜稳百姓“粮袋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屏南县率先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在试点“购米包地”模式的基础上,2021年创新开展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2022年推出“粮食安全屏南行动”2.0版,由国企统一运营,逐步实现社会化认领,并衍生出“稻田”+摄影、研学等新业态。2023年延伸开展了“我在屏南有坛酒、有棵树”等系列认领活动,相关农产品售价平均增长约30%;创办全国首个“大食物馆”,让更多人感受到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

三年多来,累计认领撂荒地6367亩,社会化认领比例超过2/3,有力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白晓洋”“好彭友”等合作社推出的个性化大米品牌,每斤可卖到15-20元,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以‘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为重点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3.0版,并以‘共创’方式发动艺术家、新老村民、专家学者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屏南县委书记周春海表示,衷心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屏南,在破解耕地撂荒,构建“稻菜轮作”“稻鱼共生”等生物多样性系统、数字技术赋能粮食安全、延伸“粮食+”产业链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助力屏南走深走实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天,还举行了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暨“大食物馆总策划”聘任仪式;“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福安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共建单位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