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寿宁:文明创建落实处 精准发力解难题

2024-06-12 08:13:57  作者:茹捷 刘瑞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环境优美的寿宁城关东区

停车难题得到破解,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提升;背街小巷内,杂乱的“空中飞线”“牛皮癣”消失不见;一个个美丽的公园,让城市既增“颜值”又增“气质”……行走在寿宁城区,随处可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文明者,美而有序。今年以来,寿宁县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聚焦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热点”问题,力争把“文明创建”打造成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拥有更多幸福感的“民心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在身边、秩序在路上、温暖在社区、美丽在城乡、幸福在寿宁。

寿宁是山区小县,老城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治难度大。为啃下“硬骨头”,寿宁县调整充实县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组,联合城市管理、公安交警、市场监督、住建、农业农村、鳌阳镇等30多个职能部门和乡镇,开展文明创建“专项整治行动”。

——规范城市管理,维护交通秩序、纠正城市乡村存在的“脏、乱、差、堵、臭”等现象。

——成立市场管理、道路交通、“飞线”疏导、违建乱搭、“牛皮癣”清理、环卫清查、宣传劝导等多个专班,促进文明建设各项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建设,打造最美乡村、最美家庭、最美单位等,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建设热情。

针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需求,该县制定《寿宁县精神文明建设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补短板项目清单》,确定民生事业补短板项目20大项32个小项,集中投入5700多万元,新建和增加农贸市场、口袋公园、停车场地、文化设施、休闲场所22处,方便群众生活、出行、休闲、娱乐。

一张张补短板清单,成为破解“疑难杂症”的精准药方。

城区面积狭窄,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市民生活、出行、购物、停车等受到影响。怎样转变?

创城办协调城市管理、交警、住建等多部门,深入征求市民意见,利用街区边角、宽松地带,划出两轮车停车位3000多个,建设小型停车场、简易停车点10个,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设置1.1万米马鞍栏,进一步规范交通安全秩序。

城区原有市场规划滞后,设施老旧,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区人口生活需求。如何破题?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引资、融资,在城区新建2个农贸市场,投资改建原有的农贸市场,满足市民生活购物需求,杜绝无序摆摊设点,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为改变垃圾投放箱影响街道交通和美观的现状,寿宁县投入120万元,在城区新建6个垃圾集中投放屋,设置封闭的垃圾分类投放箱30多处,更换陈旧垃圾投放桶120多个,增加了街道保洁频次和环卫巡查力度,及时清理垃圾……

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答卷。随着一个个难题被办成一件件实事,文明创建中的诸多“中梗塞”被疏通,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文明指数,也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各乡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疑难事,把文明实践所站建成文明“大讲堂”、群众温暖的“家”。

——鳌阳镇各社区依托“大党委”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15分钟近邻服务圈”和“物在网中管、人在网中行、事在网中办”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造社区网格红色实践驿站,借助“智理廊乡”数字化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零距离、群众诉求零等待。

——蟾溪社区在仙宫桥上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近邻集市”服务,采取社区党支部“搭台”、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摆摊”、社区居民“赶集”方式,开展“家门口的电影院”“近邻义诊”“邻里乐队”“心理健康大篷车”等文明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实际需要。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由县效能办认真归类,督促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有回应、有人管。”寿宁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郑毅雄介绍。(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通讯员 刘瑞久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