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10:30:00 作者:张小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4月22日讯(通讯员 张小玲)清晨五点,寿宁县芹洋乡广地村的炊烟还未升起,朱作芝已将一碗温热的米粥端到丈夫李成发床前。她用勺子轻轻搅散热气,吹凉后才送到丈夫嘴边 —— 这个动作,她重复了八千多个清晨。 2003年那个深秋,担任生产队队长的李成发突然倒下,神经性血管堵塞让他双目失明,伴随多种并发症,2015年完全瘫痪。 丈夫失明后脾气急,她就成了家里的“解说员”:“鸡下蛋了,今天是双黄的”“窗外的桂花开了,香得很”。在丈夫还能勉强走路时,她时常牵着丈夫的手摸遍家里的桌椅,一遍遍说:“往左三步是柜子,往前两步到门口”,帮他在黑暗里建立 “地图”。 瘫痪后为防褥疮,她摸索出 “三平两净”护理法:床褥铺得平、衣物叠得平、肢体放得平;皮肤擦得净、床单换得净。夏天正午,她会把席子搬到院里晒,傍晚收回来带着阳光的味道;冬天则提前把棉絮焐在灶边,确保丈夫躺上去暖暖和和。 二十二年过去,朱作芝已熬成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尽管越来越吃力,但丈夫身上始终清清爽爽,朱作芝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有人问她值不值,她说:"他是我的老公,他病了,我就应该照顾他。“ 灶台的火光映着她鬓角的白发,碗里的热粥冒着袅袅热气,这便是人间最绵长的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