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返乡青年缪文钦:葡萄地里干出“大事业”

2025-07-02 16:23:15  作者: 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夏至刚过,寿宁县凤阳镇官田村的葡萄基地就热闹起来了。趁着明媚的阳光,几名村民忙着给葡萄树进行修枝打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憧憬着今年的好收成。

“葡萄种植管理很重要,在生长过程中,打叉、除草、修果、灌水、施肥等,这些活必不可少。尤其这两个月,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期。”说话的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葡萄大王”——缪文钦。“90后”的他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自小就跟着大人在地里摸爬滚打。在他的记忆中,家乡是个偏远贫穷的地方,缪文钦和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动力一样踏上了外出打拼的征程,在深圳经营茶叶生意,事业蒸蒸日上。

但异乡的繁华热闹,终比不上家乡的灯火可亲。2012年,缪文钦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变化不大,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凤阳镇平均海拔600多米,日照强、水源足,土壤含锌,种植葡萄有着天然优势。”缪文钦说。于是,他决定放弃在大城市的发展,返乡准备大干一场,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原以为创业之路会很轻松,很快他就被现实狠狠打脸。

“大棚种植葡萄前期资金投入较高,万一卖不出去咋办?”“我们一直以种植茶叶、水稻为主,种葡萄失败了谁负责?”……听说村里年轻人要带着大家种葡萄,不少村民却心生疑虑。

为坚定乡亲们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信心,缪文钦带头试种了100多亩巨峰晚熟葡萄。当时,寿宁县设施农业补贴空白,缪文钦边种植边摸索,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协调,申请到每亩75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同时,他邀请专家为种植户授课指导,组织“技术服务队”为种植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服务,还为贫困户购买了葡萄种植的台风、暴雨指数保险。

重重保障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许多村民自发加入葡萄种植大军。这不仅盘活了抛荒地,也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流,为农村发展注入资金和人气。

“发展设施农业,采用技术手段,能够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缪文钦说,国家对发展设施农业有不少政策支持,乘着“政策东风”,缪文钦带头成立了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劳务技术等方式,吸收发展社员100多个,流转土地1300亩,建立寿宁县首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

标准化大棚、数字技术操控管理、生产记录和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如今,凤阳镇葡萄实现了远程管理,只要轻点手机屏幕,全自动灌溉模式便启动了,葡萄就“解了渴”。

“有的农户靠种植葡萄一年能有60多万元的收入。”说起这“致富果”,凤阳镇党委书记李木清满脸骄傲。目前,凤阳镇葡萄种植规模持续壮大,成了名副其实的“甜蜜小镇”。而缪文钦已经成了客商和村民眼中的“葡萄大王”。

近几年,合作社打造的“寿宁高山葡萄”品牌,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在品质、品牌与宣传的多重加持下,合作社的葡萄开始走进大中城市,身价大大提升。

从个人带头试种,到带领全镇大部分村民规模种植葡萄,缪文钦多年付出,成就了一个全新的支柱产业。他先后获宁德市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推荐人选、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干农业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既然干了,就要干好。”缪文钦说,未来将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把葡萄品牌做大做强,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