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正文
世界肝炎日|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可能有肝区隐痛、肝掌、蜘蛛痣、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
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都具有传染性,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预防肝炎,积极行动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预防重点是改善卫生条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母婴、血液和体液传播,远离毒品,依法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等。儿童及成人高危人群应按免疫规程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五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