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寿宁县以作风建设赋能茶产业振兴

2025-08-03 21:22:21  作者:黄楚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寿宁县以作风建设赋能茶产业振兴——清风拂茶山 实干兴产业

千山凝翠色,万垄茶香溢。盛夏时节,寿宁县主要领导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连绵的茶园中,俯身察看茶树长势,与茶企负责人深入交流。在寿宁,干部俯身田垄、问需一线的场景,已成为常态。一场以作风转变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片绿水青山间悄然铺展。

寿宁茶产业底蕴深厚,却长期受困于企业规模小、品牌弱、科技人才短缺的瓶颈。

面对发展困境,县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足迹遍布全县茶园、车间与市场,密集走访、问卷深挖、座谈倾听,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全链条痛点被一一梳理,形成翔实的问题与需求清单。这份沉甸甸的清单,成为精准施策的基石。很快,《寿宁县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应运而生,文件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政策落地,行动紧随,筑牢质量安全生命线成为首要任务。多部门联动的茶叶质量安全行动在全县铺开,执法人员深入农资店、茶园基地,严格排查禁限用农药,筑牢高毒高残留农药“防火墙”,规范农资台账管理,从源头守护每一片茶叶的安全。

茶垄间,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的技术骨干们卷起裤腿,化身“田教授”,把生态茶园管理的课堂直接搬到茶树下。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技术培训17场,覆盖300余人次,分发《生态茶园管理技术规范手册》等资料2000余份。为照顾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茶农,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在各村滚动播放。石硫合剂等绿色防控物资精准发放到位,为生态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弹药”支撑。

随着源头管控的收紧和科技服务的浸润,茶园里的变化清晰可见。科学的土壤与施肥管理改善了茶树长势,优质茶比例攀升;企业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更好地提高了茶叶的风味与品质,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

基础打牢后,寿宁的视野投向更远方。产业振兴的蓝图,不再局限于“一片叶子”,而是大力推动“茶+”融合发展,在产业链上谋跃迁。

在竹管垅乡,2000余株福建山樱花点缀万亩茶海,3公里樱花步道蜿蜒其间,形成令人陶醉的“茶樱共舞”生态画廊。像这样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打造的茶文化主题公园、观光线路、茶家乐等特色项目,正吸引着四方游客沉浸式品味寿宁的千年茶韵,为沉寂的乡村注入活力。与此同时,科技的翅膀助力产业振翅高飞,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走进茶园车间,智慧茶园、智能工厂让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插上“智能芯”。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寿宁县创新机制,成立总规模达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由合作银行以优惠利率放贷,县财政给予最长五年的贴息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为127家茶企提供融资担保2.25亿元,政府贴息总额达400万元,为产业稳健前行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政策的扶持下,寿宁茶产业面貌一新。茶园总面积达18.1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53.46亿元,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域、中国小白茶特色产区,“寿宁金牡丹红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茶香越飘越远。

寿宁的实践深刻昭示,产业振兴之路,唯“清”方能明方向,唯“准”才可破瓶颈,唯“实”终能见真章。如今,政策“指挥棒”正引领寿宁茶产业向更高处攀登。这片承载着生态与希望的绿叶,将以满园茶香书写农业现代化的寿宁答卷。(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