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屏南甘棠:小李子铺就“甜蜜”致富路

2025-08-06 09:16:36  作者:张瑜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屏南县甘棠乡积极推动“屏南李”全产业链发展

——小李子铺就“甜蜜”致富路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屏南县甘棠乡王林村,漫山李树郁郁葱葱,饱满的芙蓉李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装筐,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这颗承载着山区群众期盼的果子,正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今年果园收成不错,果子品质也好,最大的有150克,最小的也有80克。”王林村果农胡光辉捧着刚摘下的芙蓉李,紫红色的果实泛出诱人光泽。“冬季剪枝时,每个树枝间距都控制在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养分,果子自然长得好、颜色靓。”胡光辉说。

采摘忙,销售更旺。收购客商王建平的货车停在村口,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李子快速装车。“这里的芙蓉李酸甜多汁,硬度适中,收购价比别处高些。我们每天都要收三四万斤,直接发往广州市场。”王建平边盯着过磅边说,言语间满是对当地芙蓉李的认可。

线下热销,线上同样火爆。王林村党支部书记胡光耀介绍,除了客商收购、直供基地等传统渠道,“屏南李”还搭上了“直播电商”快车,通过直播带货、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实现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从深山果园直达千家万户,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销售网络。

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屏南李”凭借肉厚核小、汁多味浓、酸甜适度的特质早已声名远扬。甘棠乡作为“屏南李”的主产地,种植面积达1.6万亩,辐射17个行政村,覆盖2000多户村民,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主导产业。

如何让“一颗李子”发挥更大价值?甘棠乡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给出了清晰答案。

在甘棠乡“屏南李”李干加工厂生产车间,一条18米长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剔除枝叶、翻滚破皮、精准去皮、冲洗果子、分拣分级、浸入糖水……经过一道道标准化工序,新鲜的芙蓉李摇身一变,成为风味醇厚的李干。眼前这条生产线每日可加工3000多公斤鲜果,产出500多公斤李干,让鲜果实现“二次增值”。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政策赋能的有力支撑。2021年,甘棠乡成功申报以芙蓉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2022年以来,百亩标准化屏南李示范基地、屏南李王林村分拣中心、屏南李展示及电商中心、屏南李科研试验基地、屏南李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等产业强镇项目陆续建成,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实现鲜果就地分拣、冷藏、仓储、加工,还延伸出李干、李子果脯、李子醋、李子酒等精深加工产品,让“一颗李子”身价倍增。

一二三产融合,为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也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2024年,甘棠乡芙蓉李鲜果产量2.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增至4.2亿元。

念好“产业经”,走稳“富民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耕‘屏南李’产业,以科技赋能,深入实施‘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动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让‘屏南李’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甘棠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魏绍杨表示。(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