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屏南频道 > 正文

屏南研学: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13 15:53:24  作者:陈伟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陈伟杰)盛夏的屏南,稻香漫过田埂,研学旅游之风随着盛夏吹到这片土地,双溪镇前洋村的古厝里飘着研学团队的欢笑声,寿山乡白玉村的稻田间游人如织,屏城乡前坋溪村的街头巷尾支起了画架……,一个个村落的蜕变,正是屏南以研学为笔,书写县域经济振兴的最佳画卷。

屏城乡前汾溪村。王志凌 摄

前洋村肇基于南宋时期,是屏南古村落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曾几何时,因地理、区位、交通等客观条件影响,年轻人陆续走出大山,只留下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古村,让它一度成为一座“睡在时光里的古村”。转机始于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与上海复旦大学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复旦大学书院教育实践基地驻村落户。

校地合作如春风化雨般改变了古村的面貌,让研学学子得以在前洋古官道上漫步,在古厝里听村民讲张氏家族的迁徙史,在竹编工艺展示馆学习体验竹编。如今的前洋村,老宅变身特色民宿、金石篆刻馆、百草园影像馆、笔汇书画馆、竹编工艺展示馆等,带动周遭村民就业,近年来,接待研学团队及游客超30000人次,古村落的每一块砖瓦都成了摇钱树。

白玉稻田公社。林鑫余 摄

无独有偶,位于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稻田如青色绸缎般铺展在大地之上,蝉鸣随着青色的稻浪起伏。自2022年稻田公社研学项目启动以来,这片土地便成了热门研学地点,近日,也是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研学团队——星伙伴自主生活职业训练融合夏令营。带队老师与志愿者们带领30组心智障碍青年,用6天5晚的研学时光,让田间长出名为温暖的稻穗。

星伙伴自主生活职业训练融合夏令营供图

“白玉的风与稻有种特殊的亲和力,能接住孩子们的心事,让大家很快的适应了这个充满疗愈的地方”来自宁德的带队老师周老师望着田埂边的学生们笑着说到,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亮了孩子们稚嫩的脸,孩子们在田埂上举着相机与稻田合影、跟着老师体验舞龙、伴随着溪水潺潺声学习八段锦,蝉鸣中混着孩子们清脆的笑。白玉村的变化有目共睹,自研学基地落地的以来,打破了过去白玉稻田自给自足的模式,年平均接待50批次研学团队,为当地提供30余个工作岗位,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星伙伴自主生活职业训练融合夏令营供图

研学旅游的风,吹绿了屏南的山,吹响了县域经济的号角,屏南以研学为支点,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撬动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发展,找到新时代的发展密码。当古村的炊烟与研学的旗帜共舞,屏南将宜居、宜业、宜游的种子种下,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希望之花。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