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周宁:“凉意+暖意”引“候鸟”来栖

2025-08-17 19:31:14  作者:龚键荣 郑文敏 汤烨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凉意+暖意”引“候鸟”来栖

——夏日周宁文旅“出圈”现象观察

享受的是清凉,疗愈的是心灵。每到夏天,一群“候鸟”便从全国各地飞往周宁县康养旅居,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经济现象。除了“凉气候”,这座地处闽东的“天然空调城”靠什么吸引“候鸟”翔集?

24摄氏度的夏天刚刚好 

“气候舒适”是外地游客到访周宁最直观的初体验,当以脚步丈量城市后,“山清水秀”就成了挥之不去的初印象。

盛夏时节,当福州、温州、上海、广州等地酷热难耐时,周宁日均气温仅24摄氏度,是华东地区的“气温洼地”之一。

气象监测数据最准确,人的体感温度最真实。记者在周宁县城户外行走时,避开太阳直射区域,并不觉得炎热;待在室内,只要通风情况良好,开启风扇就能感受凉意。

“凉气候是大自然对周宁最珍贵的馈赠。”说话间,周宁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摊开地势图,揭示了周宁“清凉一夏”的秘密。

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错综,平均海拔约800米,特别是县城所在地海拔约880米,居华东地区之首。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周宁鲜明的高山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年均负氧离子浓度值达到每立方厘米3466个。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勾勒出遍布县域的绿水青山图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96%,比全省森林覆盖率还要高出7.84个百分点;54条大小河流织就秀美水网。

俯仰之间,总能望山亲水,这让周宁的每一张生态名片都更加具象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

住下来慢下来才是真享受 

周宁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82座,高海拔村庄星罗棋布。其中,浦源镇紫云村海拔1200米,摘得“华东地区海拔最高行政村”的称号。

紫云村山环水抱,风景优美,夏无酷暑。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登告诉记者,早在十余年前,当“‘候鸟式’康养旅居”的概念还未流行时,就有周边县市的游客陆续来村里短住避暑。

近几年,随着紫云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省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向村民租下房屋长住,部分游客甚至签下十年租约,把紫云村当作“第二故乡”。

“这里生态好、空气好,民风也很淳朴,最重要的是气候比其他城市凉爽多了。”一位游客自退休后经常到周宁避暑,最后选择紫云村作为长期的康养旅居地。

康养旅居的内涵不只是避暑而已,对于注重旅游品质的游客来说,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别样风情,才不虚此行。

福州自驾游客老郑目前租住在浦源镇浦源村一家民宿,一日三餐由热情的民宿老板包办。以此为驻点,老郑已经“打卡”了周边多个旅游目的地。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鲤鱼溪·九龙漈景区给他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鲤鱼溪因人鱼情笃而闻名于世。800多年来,浦源村民爱鱼护鱼,传承着独一无二的鱼冢、鱼葬、鱼祭文的习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如今,景区内业态丰富,历史建筑、灯光秀、非遗表演、主题展览、文创旅拍等,让游客得以沉浸式体验鲤鱼文化。

慢下脚步,在24摄氏度的周宁,全域何处不是景:华东第一瀑——九龙漈、八闽首景——滴水岩、后垅大峡谷、溪口漂流、七彩后洋、楼坪古村、八蒲“清凉谷”……

宠客模式让“流量”变“留量” 

“凉气候”催生“热经济”,产生的能量有多大?针对周宁县住宿行业的调研情况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县住宿行业床位数同比增长23%,特别是进入暑期以来,主要宾馆酒店基本满房,热门民宿一房难求。

这股文旅热潮持续涌动,其深层原因在于周宁把服务做到游客心坎上。

7月1日,“周宁有鲤号”动车组列车正式开通,由于恰逢暑期出游高峰期,周宁站日均下客量约700人次,峰值达到1000多人次,加之数量庞大的自驾游客,对周宁旅游服务能力是一大考验。

为了更好地接住一波波“流量”,周宁科学研判,推出火车站旅客接驳优惠、延长景点公交运营时长、拓展社区巴士服务、新增景区摆渡专线、延长停车场免费时长等,多措并举优化游客出行服务。

记者手记

当前,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背后比拼的不仅是“获客”能力,还有“留客”的真功夫。周宁以“凉气候”作为最大竞争力,站在游客立场考虑问题,优化“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供给,正是这些可感可及的诚意和暖意,才让周宁成为“候鸟”的迁徙驿站。

一场完美旅行,美食美景都不可辜负。为解决游客反映的用餐难题,周宁亮出“宠客”新招,整合餐饮企业、机关食堂、乡镇食堂,打造十余个“旅居便民食堂”,推出“周墩土土菜”单人、情侣、家庭套餐,涵盖高山土豆饼、扁肉、乌蛋粿、土豆丝、泥鳅面等特色美食,每人每餐价格从15元至60元不等。

伴手礼承载着心意,是连接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周宁力推区域公共品牌“周宁有鲤”,通过统一设计、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文创、农、林产品赋能增值。目前,“周宁有鲤”旗下已形成8大类目10大系列100余款特色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伴手礼购置需求。(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郑文敏 汤烨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