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0:00:28 作者:苏晶晶 陈郑耀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近日,在一个山风清凉的夏夜,寿宁县竹管垅乡江岔村的村委楼里格外热闹。省派第一驻村书记、乡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与16名村民围坐一堂,举行了一场面对面说问题、实打实提办法的“夜谈会”。 “小学左侧的墙体有裂缝。”“学校排水系统也有问题。”“进村道路的路灯什么时候能修好?”……你一言、我一语,村民们围绕身边事提出7个问题和诉求。在场的包村干部、村干部结合实际逐一解答,并围绕路灯维修、水渠清淤等民生实事共商共议,现场解决问题3个,提出意见建议10条。 散会后,村民吴宜康由衷点赞这种“夜谈”模式。他说:“现在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想办法,氛围轻松,效果很好,很多问题都能及时解决。”据了解,这项“进格+夜谈”举措是竹管垅乡积极推行“逢三进格”工作机制的一次创新实践。一场夜谈,谈出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也谈出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激情,彰显竹管垅乡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探索与创新。 开好“夜谈会”不仅体现在广泛听民声、汇民意,还在于做好办实事、解民忧这篇“大文章”。一直以来,针对“夜谈会”上集中反映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包村干部都会认真做好记录、建立问题台账,及时提交乡工作例会研究讨论,并按照职责权限、归口类型、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定性,精准制定解决办法和协调措施。同时,在下一次“进格”时,包村干部会将措施和办法再次推送回网格,反馈给村民,确保每次进格走访都能实现把问题“带上来”、把办法“带下去”。 据了解,今年以来,竹管垅乡不断深化“逢三进格”工作机制,大力推行“进格+夜谈”制度,以“进格察民情、夜谈解难题”的闭环机制,实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让“进格+夜谈”成为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有效渠道。 截至目前,竹管垅乡累计发动110余名乡村干部进格700余人次,召开夜谈会100余次,面对面征集群众诉求280多件,现场解决230余件,落实乡村治理、项目工程等民生事项50余件,持续推动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陈郑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