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好“小日子” 兴旺“小生意”建行宁德分行积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2025-08-27 10:16:35  作者:张杨   来源:建设银行宁德分行   责任编辑:王予捷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企业经营的“小生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近年来,建行宁德分行通过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效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丰富产品供给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建行宁德分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精准定位普惠客群,创新丰富信贷产品,构筑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业务新模式。

方老板在福鼎市经营着一家小吃店,那是他们一家人的心血。小吃店的拌面和肉片承载着街坊们的味蕾记忆,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吃店门可罗雀,资金链濒临断裂。“一家生意,一门手艺,传了几代人,难道要就此没了吗?辛辛苦苦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万万舍不得啊。但凡有一丝希望,我也能咬牙苦撑下去。可眼下,能借的亲朋都借遍了,又从哪里‘变’出钱来闯过这道难关呢?”方老板夜不能寐,焦虑难安。

恰逢建行宁德分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方老板的经营情况,发现她平时收款的流水记录良好。“您这家小吃店虽小,但生意一直很稳定,很符合我们‘商户云贷’的办理条件。”客户经理便通过“建行惠懂你”为方老板现场申请了贷款。这不禁令苦求破局之法多日的她又惊又喜,将手机上资金到账的短信反复看了好几遍,“真想不到啊!才1分钟时间,贷款就审批了下来。”她感慨道,“早该主动找你们建行求助。”

方老板拿着这笔“商户云贷”资金,重新采购了新鲜食材,还将小吃店进行了简单的升级装修。当危机缓解,小吃店再次营业时,熟悉的味道和焕然一新的环境吸引了老顾客纷纷回归,新顾客也不断增加。此后,方老板成了建行的“铁粉”,逢人便说这一段“小店遇建行险处逢生机”的故事,“不用抵押,无须担保,我们个体户也能获得信用贷款。建行让我们对发展更有信心了。”

滴灌特色产业

建行宁德分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走访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农户等群体,直面农业农村群体融资难题,问需于农,反复打磨拳头产品,打通乡村“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

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全县约有70%的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建菇棚、请工人都需要资金,想贷款又不知道该找谁。”当地菇农、菇企为扩大种植规模普遍面临着抵押担保难、信息不对称、季节性需求等融资痛点。建行宁德分行盯紧关键问题、重点环节、核心流程,指导业务团队开展“保姆式”“跟进式”金融服务,助推“裕农快贷”业务在宁德试点。

“我们都忙得很,哪有那么多时间跑银行,而且交通不便利。建行‘裕农快贷’不用出门,在家里面、在地头,都可以贷到,而且审批速度快。”农户们的好评口口相传。

截至目前,建行宁德分行以“裕农快贷”为有力抓手,立足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宁德市助力乡村振兴的“8+1”特色产业,已新增拓展食用菌、茶叶、水果、中药材和水产养殖等当地特色产业客群。

构建多元生态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是普惠金融的使命担当。建行宁德分行不仅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资金瓶颈的难题,更着眼于深化银企合作的新篇章。聚焦县域客群金融服务需求,依托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等数字平台,为县域客户提供水电缴费、话费充值、健康体检等民生服务;大力发展“裕农通”服务站点,持续打造“裕农通App(服务点)+特色信贷产品+农户信用卡”等特色模式,结合“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助力农特产品线上推广和销售,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纵深发展。“真没想到,在建行无须抵押也能获得贷款,而且手续简便,点点手机就办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给我们渔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养殖户的收益有保障了。”近日,三都澳渔排上一位渔民逢人便夸建行产品好、服务佳。

去年以来,宁德不少养殖企业遭遇资金短缺、招工困难等诸多困难。针对宁德大黄鱼等水产养殖特色产业,建行宁德分行进行多方市场调研和论证,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按照“一群一方案、一链一产品、一县一特色”的经营理念,推出惠民产品——“裕农快贷”,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缺乏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行宁德分行制定“一县一策”三年提升方案,以县域特色客群为依托,主动下沉金融服务。建行宁德分行加强党建引领、部门联动,跨条线成立服务团队,多部门召开联合会议,序时分析、推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人员常态化深入支行、网点进行帮扶督导,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以点带面开展摸排,致力于为县域客群纾困解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