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10:18:03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自1988年响应号召定点帮扶陕西省安康地区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坚守“安康不脱贫,建行不撤点”的承诺,在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简称“一区三县”)谱写了动人的扶贫篇章。2020年,安康全域脱贫摘帽后,建设银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砥砺前行、接续奋斗,连续获得2019年至2024年6个年度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的最高等次评价。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5年间,建设银行安康帮扶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建行帮扶专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安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贡献力量。自2021年1月至2025年7月,建设银行累计购买安康地区农特产品价值1.32亿元、帮助销售安康地区农特产品价值9.71亿元,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54亿元、引进无偿帮扶资金1.31亿元,支持各类项目实施,全方位、重精准、立体化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 展卷·铺就特色产业新图景 近年来,建行帮扶专班加大对紫阳县茶产品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充分借助中茶紫阳技术优势,支持推出可量产、标准化、符合国标的富硒红茶产品,提高紫阳茶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帮助紫阳茶扩大销售量,带动当地茶农增产增收。此外,建设银行还积极支持紫阳县半亩茶园研学观光基地建设,基于茶文化打造“茶叶+文旅”融合示范园、紫阳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支持紫阳文创产品研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一系列帮扶“组合拳”,文旅带动茶叶销售,线上特色产品推介带动游客体验,紫阳文旅的双向引流效果逐步显现。 从“脱贫”到“振兴”,建设银行积极转变思路,着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激活“造血”内生动力。汉阴县三柳村是建设银行的定点帮扶村。2024年4月,建设银行投入帮扶资金,正式启动对三柳村一处闲置土地的改造。历时8个月,废弃的老旧场所变成集研学、团建、旅居等功能于一体的“三棵柳·筑梦之家”研学基地,并成为当地留守儿童和老人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场所。2025年,“三棵柳·筑梦之家”引入经营主体投入运营,不仅每年给三柳村村集体带来分红收益,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还引来了各地大学生到三柳村开展社会实践,为乡村带来新活力,让知识服务社会,让公益更有温度。 在汉滨区,茶树种质资源圃助推夯实种质资源根基,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稻渔共养等创新模式提升联农带农质效,增强产业韧性;“滨滨有礼”“臻美财梁”等消费帮扶品牌拓展农特产品销路,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在岚皋县,消费帮扶、智慧农业、招商对接等措施多管齐下,宏大村猕猴桃产业不断发挥全县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在建设银行的帮扶下,安康市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执笔·描绘数字赋能新未来 多年来,建行帮扶专班深耕细作、攻坚克难,全力支持打造安康市数字乡村体系,并助力安康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安康乡村振兴”案例入选2023年陕西省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支持汉阴县2024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成为其中乡村数字治理试点方向陕西省唯一试点地区。 汉滨区财梁社区在建设银行的帮扶下打造了数字乡村系统,走出了数字赋能乡村“智理”新模式。针对人力有限但管理面积大、管理人数多的治理难题,数字乡村系统通过功能开发布设,已全面实现对关键区域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山水林田、人地事物”全要素数据采集和数字化重构。河道电子围栏防范夏季溺水事件,园区智慧管理提供农业智能支撑,水窖动态监测保障村民用水需求……借助数字乡村系统,财梁社区乡村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安康全域推广现代化乡村治理的示范样板。 在汉阴县三柳村,依托数字乡村系统传感器和AI识别等技术,村干部可第一时间收到辖内火情预警,及时处理险情;集中统一的120急救管理平台,加强院前、院内协同,有力地提升了120急救效率。针对岚皋县宏大村猕猴桃种植产业,建设银行系统开发了集农情数据实时监测、远程水肥一体灌溉、气象病虫灾情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从治理到“智理”,从“盆景”到“森林”,如今,建行帮扶专班积极配合安康市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与推广工作,深化经验复制推广,定制化支持数字乡村建设,现已推广至安康全域近60个行政村,助力逐步实现市、县、镇、村一体化应用和“数字+”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共建共治。 泼墨·积聚内生动力新能量 2022年开始,建行帮扶专班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时间跨度达3年的“安康市一区三县新时代校园长培训”。3年里,来自一区三县的共1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负责人和幼儿园负责人系统性地参加了共8次培训,校园管理能力和前瞻引领能力得到提升。 长期以来,建行帮扶专班积极将人才培训帮扶资源与安康本地人才教育发展规划深度对接融合,常态化支持开展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分层分类培训,力求更好地服务于安康各类人才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至2024年底,建行帮扶专班持续支持安康市及一区三县开展各类培训,累计覆盖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等重点学员群体超30万人次。 2024年开始,建行帮扶专班在一区三县逐步试点启动“老校长下乡”项目。通过建行帮扶专班的协调,重点学校退休老校长与老教师团队进驻被帮扶学校任职任教,提出办学提升方案,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传帮带”提升县域地区学校教育质效。目前,项目已在汉滨区县河九年制学校和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2所学校落地实施。同时,项目也在紫阳县、岚皋县探索复制推广。 着色·打造民生改善新亮点 长期以来,建行帮扶专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针对关键人群、关键领域,着力支持一区三县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围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常抓不懈改善定点帮扶村人居环境,让“建行蓝”为美丽乡村添彩;完善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施、支持农村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让养老帮扶之路越走越实;常态化每年援建一区三县各2—3所“关爱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成长暖心护航;支持一区三县各1所学校建设德育示范基地,塑造青少年健全、健康人格;依托“高中生成长计划”,每年为共100名贫优学子提供资助,助力圆梦成才;支持设立“防贫保”“防大病救助基金”“妇儿暖心基金”等保障计划,不断织密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等返贫致贫防护网;为重点“脱贫户”“三类户”提供参与建行“云生产”机会,截至2025年6月底,已累计派发超1.2亿元生活物资券,有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在这些扎根基层的实践探索中,建行帮扶专班构建起覆盖乡村地区老中青幼的全生命周期民生帮扶体系,乡村全面振兴的底色更暖了。 如今,在建行帮扶专班的助力下,富硒茶香飘四海,研学文旅客如云,数字乡村开新道,“老校长下乡”稳方向,“云生产”拓宽增收路,安康“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上,缀满了建设银行用“帮扶之笔”挥洒的墨彩。放眼前路,建设银行将继续书写“建设美好生活”的乡村全面振兴篇章,将帮扶的暖心善举不断汇聚成汉江潮头澎湃的浪花,托起幸福安康之地更加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