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09:41:18 作者:吴苏梅 许一鹏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仲秋的寿宁山城,在层峦叠翠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清源镇韶托村的露营地里,游客挥舞荧光棒,在夜空下合唱;南阳镇含溪村的荷塘畔,研学团队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武曲镇承天村的“榕宿”民宿中,村民正为开业做最后准备,脸上写满期盼……难以想象,一年多以前,这些村庄还“藏在深闺人未识”,坐拥资源却难破发展困局。如今,凭借整村运营这把“钥匙”,韶托、含溪、承天等村纷纷打通村企合作、集体经济与村民“双增收”的共富通道,演绎出生动的乡村蜕变故事。 村企共营 绿水青山变现 “游客20万人次、村财增收10.3万元,这是我们村企合作一年交出的答卷。”8月2日,在韶托村“山与湖”露营地分红仪式上,村党支部书记许锋举着分红牌,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台下村民的掌声此起彼伏。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村企携手改写山村命运的努力。 曾经的韶托村,虽有清新山水的“高颜值”,却因地处偏远,村民难寻增收路。2024年,“新农人”卢秋带领宁德方舟文旅公司进驻,“村集体+企业”的联动运营模式,让这片沉寂的山水活了起来。 村集体主动“搭台”,盘活流转闲置资源,对接“四同”教育培训班、退休干部旅游团,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方舟文旅专业“唱戏”,规划打造“山与湖”露营地、雾隐咖啡营地,拓展“民宿+康养旅游+研学”融合业态,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将“黄槐故里,康养韶托”推向外界。 仅一年时间,由11家民宿、18家农家乐、1个水上乐园组成的农文旅综合体拔地而起,200万人次通过网络看到了韶托的美,更有20万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的韶托,早已不是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而是成为游客常来、村民有赚头的“网红打卡地”。村民许大姐在咖啡营地摆摊卖小吃,她说:“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红绿”融合 绘就全新画卷 “你看这满池荷花,一到夏天,游客多到车都停不下。红军食堂的研学餐,每天也得备上100多份。”含溪村党支部书记叶其明站在村口,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满是欣慰。 这座有着“闽东小延安”美誉的老区基点村,正用“红色研学铸魂、绿色旅游赋能”的整村运营模式,走出一条“蝶变之路”。 含溪村拥有“红色”与“绿色”两大资源。2023年,村里引入浙江专业研学团队,开始系统盘活资产:深挖“闽东小延安”的红色底蕴,把红色故事变成研学课程的生动教材,让红色基地成为引流“磁石”;投入150万元激活闲置资产,修建森林康养步道、户外露营基地,升级荷花池、樱花林,还利用空地和旧屋打造了云子十炉、书香茶馆等,让村庄的“绿色”更浓、更有韵味。 村党组织则当好“黏合剂”,推动“红”与“绿”有机融合:以红色研学为核心吸引力,搭配康养、露营等绿色新业态,形成“红色打底、绿色点缀,串点成线、四季可游”文旅图景。浪漫樱花节、重阳敬老节等特色活动接连不断,线上线下联动展示老区新貌;村民也主动参与进来,改造自家民房开民宿、办农家乐,让乡村游业态越来越丰富。 如今的含溪,红色研学与绿色康养双向发力,年接待研学学生超1万人次,散客超10万人次,村民收入和村财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一幅“红绿交融、共富共美”的画卷在山间徐徐展开。 片区联营 打造共富联合体 “虽然村里第一家民宿还在装修,但就有许多人打听什么时候开业。现在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承天村党支部书记范学强向来宾介绍村庄新变化时,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份自豪,来自寿宁“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的创新实践——以承天村为核心,打破村域壁垒,打造整村运营“Plus版”。 2025年初,寿宁县瞅准龙江溪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以承天村为核心,串联起武曲、斜滩2个乡镇8个村,组建“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不同于以往各村“各自为战”,联合体统筹规划出“吃在武曲、玩在承天、学在大韩、住在塘洋”的全域旅游格局,还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形成“联合体牵头抓总、运营公司穿针引线、各村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 资源整合成效显著:大韩村的高谦文化被深挖,武曲村的“三茶融合”基地成了产业亮点;脐橙节、扁肉节等特色节庆轮番举办,县内外研学活动、大型文旅推介纷纷落地,真正实现“村村有亮点、处处能打卡”。更让村民暖心的是,联合体在研学营地专设群众自营区,引导大家售卖农特产品,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享发展红利。 今年“五一”假期,“十里山河”片区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0万元。“新农人”范华欣喜地说:“我家果园和萌宠乐园游客不断,年收入翻了几番。” 如今,该片区内金牡丹茶、“红美人”柑橘等农特产品年产值超1.4亿元。片区联营模式推动村庄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家家喜丰收”正成为现实。(闽东日报 吴苏梅 许一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