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安:以赛为媒激发文旅新活力

2025-09-28 09:58:32  作者:陈祎凝 秦红丽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近段时间,“全家福安”首届福乒赛热身赛、小组循环赛的激烈“战火”燃遍福安城乡,各个赛场上,球拍翻飞、白球穿梭,比分你追我赶,战况胶着激烈,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全家福安”首届福乒赛于9月初启动,目前已完成热身赛,正在进行小组循环赛,最后的总决赛将于10月1日开启。据悉,本届福乒赛采用“厝边—乡里—省地市联赛”三级竞赛体系,从乡镇选拔赛到城市热身赛层层推进,参赛队伍覆盖福安各乡镇街道,吸引超百名草根选手同台竞技,线下参与及观赛人数超万人,全民参与的热潮正在这座闽东山城涌动。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在福安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小球带动大民生,用赛事热情激发城市活力,正是这次福乒赛背后的更深层意义所在。

赛事搭台,文化铸魂。福乒赛通过“乒超联赛预热+本土赛事落地”的新模式,积极推动福、畲、茶、古、廉、红等文化资源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在福乒赛期间,市民、游客观看比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香醇的“坦洋工夫”红茶。不仅如此,韵味悠长的福安平讲戏、精彩生动的畲族歌舞表演、精妙绝伦的畲族银器制作技艺等也纷纷亮相赛事舞台,进一步彰显福安的文化魅力。

“现场既有紧张刺激的乒乓球比赛,还有优雅的茶艺展示,让我们看到体育和文化的美妙结合。”福安市民陈鑫说,“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推广体育运动,也展示了福安特色,吸引更多人来旅游。”

以赛为媒,聚人气、促消费。走出赛场,一排排弥漫着烟火气的摊位,让市民、游客不由得停下脚步,拌面、米粉、炖罐等福安风味吸引食客大排长队。“观赛事、赏文化、品美食,福安越来越有吸引力了。”不少群众点赞道。

为进一步将体育的“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增量”,福安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产业模式”融合发展,此次福乒赛期间,主办方同步推出“福乒主题嘉年华”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集运动、休闲、游玩于一体的体育消费新场景。

“这种将观赛、体验、消费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延伸了价值链,也为未来通过赛事引流、开发更具持续性的‘赛事经济’奠定了基础。”福安市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雷平东表示,下一步,福安市将着力提升“全家福安”赛事品牌辐射力,深化文体旅产业联动,通过开发文创衍生品、打造“乒乓+文旅”精品线路等方式,推动福安从当下的“赛事热”迈向“产业热”。

近年来,福安市陆续出台《福安市民宿发展实施办法》《福安畲族文化保护总体规划》等政策,扎实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以白云山为龙头的“白云山水人家景观带”,完善白云山朴宿·懿园项目、白云山福文化园文旅项目(一期)、白云山文化旅游基地设施等配套项目,让参赛选手和观众走出赛场,就能投身福安的山水人文之中,品味地道美食、领略山海风光,感受传统文化韵味,体验“全家福安”的独特魅力与城市温情。

漫步福安城乡,文旅融合活力无处不在。“全家福安·艺起唱”音乐活动遍布城乡,人民广场、莲池社区、坂中森林公园等地,每晚都有群众自发歌唱;“社区群星秀”为草根达人搭建舞台,平讲戏、畲族舞蹈、民间说书轮番上演;以“一镇(乡)一节”为主线,精心打造连家船民上岸节、闽东非遗文化周、首届中国红茶大会、“四季村晚”等文旅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新业态,为文旅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福安市旅游收入达57.92亿元,同比增长11.3%;游客接待量突破49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文体旅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体育赛事点燃了城市的运动激情,也兴起了全民健身潮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福安的运动氛围已然火热: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城市公园的塑胶跑道上慢跑;健身器旁,男女老少一边拉伸一边闲话家常;文化广场上,太极拳爱好者一招一式尽显从容…… 

这充满活力的幸福画卷源于福安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近年来,福安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全民健身中心、智慧体育公园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公园增设健身设备,打造“休闲+体育”新模式,持续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今年以来,福安先后举办全市趣味体育运动会、农民体育运动会10公里挑战赛、第七届“农信杯”篮球赛、闽浙羽毛球邀请赛等多项赛事。

以赛兴城,福安正以体育的活力、文化的魅力、发展的动力,阔步向“五福新城、全家福安”的发展目标迈进。(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通讯员 秦红丽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