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烟火处见幸福 实干中暖民生

2025-10-05 10:10:00  作者: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烟火处见幸福 实干中暖民生

——宁德持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晨光中,东湖碧波荡漾,沿岸步道上跃动着晨练的身影;校园里,教室书声琅琅,稚嫩的诵读声孕育着未来的希望;社区内,孝老食堂阵阵飘香,温暖着银发族的就餐时光……“十四五”以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社会事业中,宁德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刻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优质教育照亮未来

今年9月,在蕉城区八都溪北片区,北京师范大学宁德实验学校落成启用。这所占地约252亩、总建筑面积达20.32万平方米的“小初高”一体化十二年制市属公办学校,成为宁德教育版图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同期“上新”的,还有宁德市民族中学新校区(高中部)和东侨三中等学校。

截至7月底,全市31个教育补短板项目中,已有11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已完成投资约11.37亿元;竣工项目可新增学位约12480个,占年度计划的83.2%,彰显出宁德教育发展的“加速度”与“高质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超6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超8万个……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正在构建。

“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改革。听古韵戏曲,学非遗课程……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用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充实校园生活,孩子们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还能在校内拥抱七彩童年。

“真金白银”强化教育保障。三年内改造7801间卫生照明不达标教室,35万名师生在更明亮、更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教育的温度。“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201所学校添置了风幕机、挡鼠板等“三防”设施,142所学校更新消毒柜、留样冰箱等关键设备,123所校园食堂实施改造升级。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课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正吹拂着闽东的每一个角落。

“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日前,72岁的蔡老伯在宁德市医院完成了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该手术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冯睿教授亲自操刀,术后两天蔡老伯便顺利出院。

“过去这类复杂手术患者往往要辗转上海等大城市,现在通过专家下沉和技术平移,不仅让患者免去奔波之苦,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宁德市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刘建雄说。

2023年,宁德市医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德医院,搭载着10名上海专家,成为嵌入本地医疗格局的新力量。近年来,随着多个“名医工作室”的落地,合作办医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本地百姓“足不出市”即可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场跨越山海的“牵手”,正是宁德市持续深化医改、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生动注脚。今年,全市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全市计划实施补短板项目28个,已完成投资1.3659亿元;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纳入检查检验互联互通平台,实现检查检验互认项目171项,覆盖诊疗2250多万人次。

——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市属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签署医疗帮扶战略协议,福鼎市肿瘤防治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共建专科联盟……目前,与我市开展各类医疗合作的国家、省级医疗机构已达20家,合作办医成效持续增强。

——群众就医满意度显著提高。从“插卡结算”到“扫码结算”,再到“刷脸结算”,我市大力推广“无卡就医”,挂号、建档、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等服务均可“云”实现;全市36个县域“四大中心”全部验收通过,覆盖率达100%;4家医院14个病区试点推行“无陪护”病房;全面推广“床边结算”新型结算方式,清退门诊自费就诊卡预交金1568万元;“先诊疗后付费”新型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减少患者个人垫付资金4.41亿元。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办好群众暖心实事

方便实惠的孝老食堂、及时高效的社会救助、精准有力的兜底保障、“一老一小”的暖心守护……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城市发展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过去五年,我市民政部门持续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投入16亿元,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431个,全市98%的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在全省首创互助孝老食堂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用餐难”问题。

社会救助更加及时,兜底也更有保障。自主开发“助扶宁”自我甄别小程序,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平均标准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3.05%、32.77%,低保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和提标机制,深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推进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精神卫生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益性安葬设施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利民便民政策,全市殡仪馆撤销收费项目65个、降低收费标准20项。此外,我市有序推进婚俗改革,寿宁县移风易俗“文化长廊”、霞浦县“东海一号”户外颁证点、蕉城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先后启用,打造简约适度的婚俗改革样板。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更高的需求,我市将始终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把民生愿景绘制成幸福实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