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安平讲戏:乡音里的时代回响

2025-10-20 10:27:29  作者:陈雅芳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平讲戏《九家保》在家门口上演,吸引一众戏迷

“今天得早早去占个头排位置。”秋日,吃过晚饭,福安市民郑火强拎上小板凳,急匆匆往人民广场赶。

作为一名资深戏迷,家门口的平讲戏表演,郑火强场场不落下。“平讲戏用福安本地方言演,听着亲切、带劲。”这是郑火强迷上平讲戏的一大原因。作为福安市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平讲戏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唱词和对白都使用地方方言,唱腔多融合民歌俚曲、道腔释乐,诙谐灵动、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

郑火强抵达现场,许多老朋友已早早等候在此,“全家福安·艺起唱”音乐活动点里三层外三层,人声鼎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跟随福安闽剧团下乡演出,村里舞台周边也像现在这样,观众里三层外三层,人挤人。”望着眼前热闹场景,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团长袁石明思绪飘回到过去。

据《中国戏曲志·福建卷》记载,平讲戏全盛时,演职人员有54人,能演73本戏,戏路通达闽东北、浙南等地。受体制改革、外来剧种冲击、城镇化进程等多重因素影响,曾经响彻闽东的平讲戏仅剩零星余响。

2005年,福安将平讲戏作为闽剧团专演戏种,平讲戏走上复兴之路。复兴第一步,福安将目光瞄准国家级非遗立项。但在田间地头“散养”了数百年的平讲戏传承主要靠嘴,很少有曲谱和剧本留存。“平讲戏具体‘长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袁石明坦言,辗转戏研机构、咨询资深戏曲专家、邀请老艺人回归舞台,逐个演、逐个唱……8年挖掘抢救,一点一滴将散落的记忆拼凑复原。终于,2014年,平讲戏成功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晚上七时整。灯光渐暗,伴随着音响里传来的几声犬吠,好戏开场。

“大哥……”

“跟你们讲过多少次了,我们现在是国民政府的部队,不能再叫大哥,要叫我司令……”

乡音古韵中,取材于福安松罗乡南溪村九户群众以性命、财产具保,营救闽东特委领导人的平讲戏《九家保》,在演员们精湛演技和质朴唱腔演绎下,完美呈现人物情感,也牵动着现场观众心弦。

90来分钟的表演,郑火强全神贯注,看到动情处,还不禁湿了眼眶。“观众坐得住,说明我们的剧目演得成功。这是对我们演员、对我们剧种的肯定。”在袁石明看来,每种戏曲都有其“个性”,在挖掘保护中,就是要找准“个性”,不断放大,才能在众多戏曲中葆有特色,“以平讲戏台步动作为例,先脚跟着地,再脚尖,这是古时裹脚妇女走路姿势,也是平讲戏所特有的。”

如今,平讲戏的“焕新”步履不停。

“送戏下乡是过去我们传播平讲戏最常用方式。”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刘璇介绍,“全家福安·艺起唱”音乐活动点在城区公园、广场逐步建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戏,而成长起来的平讲戏还成为福安文旅推介的一张名片。“这两年我们走出福安,到上海和周边县市展演,好评如潮。”

任何一门艺术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扎根人民,平讲戏也不例外。红色主题现代戏《九家保》、廉政小戏《四知太守》、禁毒题材《深山除毒记》……这些年,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创排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经典的剧目,要在时代文化中酝酿。眼下,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正忙着排练以连家船民为主题的剧目。“去年,我们就开始编大纲、采风,着手连家船民题材的剧目,今年已经完成初排,目前正抓紧打磨提升,争取年内和观众见面。”刘璇介绍。(闽东日报 陈雅芳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