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共筑和美乡村 绘就振兴新篇章

2025-10-20 15:16:03  作者:陈容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四坪古村 王志凌 摄

金秋十月,徜徉在闽东乡村,道路通达、溪流整洁,鲜花盛放于房前屋后,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十四五”以来,我市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出一批成效好、环境美的特色村。

结合实际,各县(市、区)坚持突出乡土气息、尽显田园风光,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向“净”而动、向“美”前行。

撸起袖子,清理垃圾杂物……这是寿宁县落实“逢三进格”工作机制,网格员和群众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动人一幕。

村庄洁净,村民生活更舒心。近年来,寿宁县始终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一环,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愿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首倡“无蝇乡村”理念,着力开展“三集中六清楚”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变好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提起村子的变化,寿宁县东吉洋村的张大姐喜笑颜开。

目光转向福安市甘棠镇,作为福安市全镇域落实垃圾分类机制的试点乡镇,2022年以来,甘棠镇坚持以“政府引导、全民参与、企业运作”为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的“定时、定点、分类”。全镇每天收集5吨厨余垃圾,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2023年12月,甘棠镇还被列为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3065户,新建338座、提升改造116座农村公厕,全市2135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新建改建乡镇生活污水管网714.91公里,累计整治既有裸房6.98万栋,新增省级卫生乡镇56个、国家级卫生乡镇6个。

一时美不如时时美。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还积极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引导多方参与“聚合力”,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将公共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整治和维护工作,推行积分制、设立村庄清洁日(周),干群携手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

美丽风景带来“美丽经济”。访古村、品美食、探“非遗”,感受古村风情……在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里,屏南县熙岭乡龙潭—四坪—墘头片区成为闽东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10月4日这一天,龙潭片区持续火爆,车流量超8000辆次,游客超3.5万人次。

近些年,屏南县积极策划生成村貌提升、污水垃圾治理等项目,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并出台“一事一议”“支持文创人才发展”等政策,带动“新村民”来屏定居、“老村民”返乡创业,使濒临倒闭的古屋焕发生机转化为民宿等新业态。仅龙潭一个村,人口就从原来的100多人恢复到如今的近千人,其中“新村民”超过百人。

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霞浦县,充分发挥海岸观光和滩涂养殖资源优势,连村串景,统筹推进“东海1号”观光道沿线乡村建设行动,有效打通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转化通道,推动偏远渔村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特别是“东海1号”观光道通车运行后,有力带动沿线滨海民宿、海鲜美食、农业观光等一批旅游产业,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6万人。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8896户“美丽庭院”,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片(带)36个,创建省级美丽庭院5503户。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20个,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17个、美丽休闲农业点9个。其中,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居全省第一;为“乡村游”升温赋能,助力全市文旅产值超579亿元。

在开展环境治理的同时,我市还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改造农村公路、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业。

一路通带动百业兴。柘荣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建成农村公路网络129.2公里,成功创建4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交通支撑。实现“修一条路、兴一产业、富一乡村”,带动太子参、茶叶等主导产业产值增长,景区游客量增长,生态旅游收入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12%,建制村物流覆盖率、公交覆盖率均达100%。

一根水管连民心。聚焦群众民生需求,多年来,福鼎市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坚持统筹布局,通过大水源连通、大水厂供给和单点式补给三种方式,精心打造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实现城乡共饮“一网水”。福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案例被水利部评为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许多。据统计,五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00公里;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13%;综合治理河长245.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亩;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5%,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875%;提升改造避灾点105个。

如今的宁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仍在持续进行,乡村持续增“颜值”、提“气质”,以环境蝶变之力描绘振兴底色。(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