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德市着力打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宁德品牌”

2025-10-26 16:16:50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宁德市着力打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宁德品牌”

福建省工商联每年发布的福建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是观察地方民营经济热度的重要标尺。今年,我市共有10家企业入选民营企业、制造业民营企业、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宁德时代、青拓集团蝉联全省民营企业前二强。

福鼎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是2025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的“新面孔”。作为宁德时代供应链企业,该公司专注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其自主研发的液态全自动化工艺生产效率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落户福鼎以来,凯欣公司心无旁骛做强主业,地方政府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依托“四证连发”工作机制,福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为凯欣公司同步办理施工许可证及消防设计审查,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获得企业点赞。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也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时期,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破解一批堵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好的营商环境金不换。”“最看重的就是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才有稳定的预期。”在基层一线采访时,记者听到不少企业负责人说,他们投资宁德的信心和决心,不仅源于四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势头,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打破“隐形门槛”,我市从“立规矩”开始——出台《宁德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建立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查专家人才库,严格落实“应审尽审”要求,对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开展全流程审查,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今年以来,我市通过联动抽查、交叉排查累计审查存量文件720份,清理出违反审查标准的文件29件,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

在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小循环”的同时,我市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循环”,与温州建立闽浙边界综合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与福州、莆田、平潭推进跨区域公平竞争政策一体化,实现政策联审、线索联查、案件联办,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

让各类市场主体可感可及的政务服务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力度、温度、速度。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我市聚焦“城市大脑+政务服务”场景建设,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效率提升,重点提升“无证明城市”“数据最多采一次”“高效办成一件事”“综窗受理”等服务能力,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办事更便捷舒心。

畅通政企沟通、回应企业诉求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我市建立健全“益企宁德”企业服务协调机制,实现企业服务平台诉求处置闭环管理。同时,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实现对全市3325家在库“四上”企业、拟入库企业、大个体的走访调研、政策推介、诉求收集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优势,从“企业视角”“社会视角”寻找问题,我市聘请首批3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精准度,推动营商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宜居宜业、宜创宜商的发展环境,才能让投资创业者近悦远来、收获满满。

近年来,我市建成投用宁德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水陆联运中心项目一期、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充分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成立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全国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导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落地企业发展放心,让来宁人才工作安心;设立省外劳务工作站,建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组建校企联办“冠名班”“订单班”“精匠班”,为企业稳定输送优质人才……

好的营商环境像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今年1月至8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8.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2%。1月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09.66亿元,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735.35亿元,增长30.1%。

在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时期,我市将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充分发挥“益企宁德”平台作用,持续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大力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典型创优,打造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宁德品牌”。(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