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0:28:35 作者:黄雪凝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
寿宁县实施回村工程,激励“新农人”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群雁归巢 书写产业“兴”故事
韶托村。清源镇政府供图 湖面如镜,远山如黛,清晨的寿宁县清源镇韶托村被山雾笼罩着,35公顷的黄槐湖像一颗明珠镶嵌于青山间,倒映出这座秀丽小村。“小白楼”伫立于湖畔,静静等待着游人光临。 “这里本来是水库管理楼,大家都叫它‘小白楼’。后来我们回来创业,村里就把这栋小楼提供给我们。”范良浩介绍,“最近几年,好多村子都开了咖啡馆,我们觉得韶托也可以试试。” 2024年,范良浩与朋友回到韶托村,成立“方舟文旅”团队,开始修缮“小白楼”,“雾隐”咖啡馆就此诞生。依靠村子里山、湖、林的自然优势,他们在户外设置了露营基地,根据游客需求定制旅游套餐,并联动整村资源,提供食宿及玩乐设施,实现“抱团发展”。不仅如此,咖啡馆周边还设置了免费摊位,村民可以在此售卖小吃、农产品、日用品,利用顾客流量带动产品销量。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雾隐”咖啡馆日均接待游客突破千人,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小白楼”不仅装着乡村慢生活的“松弛感”,更承载着一方土地冉冉升起的新业态。 如画山水,美好家园,为这般美景回到故乡的还有许邦淼。村中小路蜿蜒,花草间的小木门推开,便是他一手打造的“桃花源”——“湖山隐院”民宿。 2023年,在宁波打拼多年的许邦淼毅然回到家乡,改造老宅、开辟小院、建起民宿,古朴窗棂与韶托山水互相呼应,自成一派。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住宿体验,许邦淼还当起免费向导,带着游客穿阡陌、走巷弄,或坐在民宿的小亭子里沏上一壶高山茶,伴着茶香为游客讲述韶托黄槐文化、规划游玩路线。 精心经营下,许邦淼的住房订单日渐增多,“每年都有一些客人定期来住上几天,说这里空气好。今年基本都是满房状态,订单已接到元旦。” 在韶托,和许邦淼一样的民宿创始人一共有19户,家家户户的烟火气汇聚成发展文旅新产业的生动景象。为了让民宿产业走得更远更好,当地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并依托韶托“金融信用村”的优势推出“民宿贷”,已扶持6家农家乐、民宿开业,越来越多如同“湖山隐院”一样的民宿在山林间开张,并有自己的稳定客源。 “洄游”家乡的“新农人”为村庄带来了新活力。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扎根故乡山水,寿宁县给出了这样一份答卷——2023年,寿宁县制定《“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方案》,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帮扶创业者对接相关平台,打造“新农人”产业创业基地,创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的种子就此有了茁壮成长的沃土。同时,通过出台产业奖补办法、设立产业扶持资金、推出“返乡创业贷”等方式对创业者进行激励和支持,促成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回到家乡,开辟出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寿宁县“新农人”队伍已达1.5万人,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多个,打造旅游民宿、电商直播、花卉基地等新业态400多家,打造创业产业基地25个,发展民宿、电商等新业态160多家,带领一万多户农户实现增收。 在“新农人”的回村带动下,寿宁的文旅产业发展也红火起来。今年国庆期间,该县共接待旅游人数2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收入达6665.9万元,同比增长46%。许多和韶托一样的村庄逐渐打开了知名度,有了自己的新兴产业,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雁阵归巢,唤醒生机。当乡村被注入新动能,产业蓬勃兴起,村庄华丽蝶变,在寿宁这片土地上,曾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历史被改写,乡村振兴的篇章正缓缓揭开新页,书写着山水引人、产业聚人的新故事。 (闽东日报记者 黄雪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