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生态优 发展兴 美丽宁德谱新篇

2025-11-04 09:22:58  作者:张瑜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水清岸绿的霍童溪。郑霄 摄

金秋时节,闽东大地依旧多姿多彩,霍童溪畔绿意绵绵、翠屏湖波光粼粼、四坪古村柿子绯红,引得八方游客驻足打卡,定格生态之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深刻论断,指引着宁德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方向。“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宁德的生态画卷中,霍童溪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流域,霍童溪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轮并驱”。当地采取“高位补短板、精准建长效、特色促延伸”的霍童溪流域链式保护措施,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体”协同治理,推动水质提升。

如今的霍童溪,不仅水清岸绿,更有独特的水文化魅力——黄鞠灌溉工程、云气诗滩等特色水文化景点及霍童溪特色旅游带,塑造了美丽中小河流的福建样板。2022年,霍童溪(蕉城段)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且水质在全省12条重点流域中保持前列。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源于系统治理的精准发力。“十四五”期间,我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保卫战,打出一套生态保护“组合拳”: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发力,推动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流域治理精准施策,积极申报流域生态环境项目,推进闽江、敖江、水北溪等流域系统治理,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海洋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与海漂垃圾清理;土壤污染防治稳步开展,统筹化学物质统计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确保危险废物规范处置。

一组组实打实的数据更具说服力。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流域、湖库、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指数2.50、同比改善提升0.18,排名同比上升1名;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同比改善幅度为8.7%和3.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100%。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市2025年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明显,全市近岸海域夏季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6.2%,全省排名较去年提升3位;三都澳春夏季水质类别由2024年的四类提升为三类,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44.7%,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与此同时,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继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前30名后,2024年再攀新高至全国第20名。

各项荣誉更是接踵而至。柘荣县、寿宁县、周宁县、古田县、屏南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周宁县获评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穆阳溪、翠屏湖、福鼎海域东部岸段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在闽东大地,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绘就出“护绿”与“生金”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

金秋时节,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的柿子林迎来最佳观赏期。黄墙黛瓦的古村落间,挂满枝头的柿子如红灯笼般点缀其间,独特的生态景致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刷社交平台时看到屏南的‘喜柿’美景,特意趁周末带家人来感受这份生态之美。”来自三明的游客林先生一边用相机记录妻子与柿子树的合影,一边向记者感慨,“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来了就不想走。”

这份“生态吸引力”的背后,是四坪村以生态为基的发展巧思。2023年,该村成功入选第三批高级版“绿盈乡村”,乡村旅游发展再添一块“金字招牌”。“依托这一优势,我们深挖生态与文化资源,围绕柿子树打造观赏打卡、文创开发等项目,推出‘我在屏南有喜柿’主题IP,让小柿子成为旅游‘爆点’。”四坪村党支部书记潘家如介绍,2024年“柿子季”期间,四坪村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1.5万人次,村民开民宿、卖特产,实实在在享受到生态保护发展的红利。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5年来,宁德市以生态为笔,在产业发展画卷上不断书写新篇——

寿宁县、周宁县深耕林下经济,通过“林业+”模式激活生态价值:寿宁县创新推出“红色碳汇”产品,将县域内乔木林的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碳减排量;周宁县探索林木资源碳汇价值核算,让“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

蕉城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锂电新能源产业特点和优势,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实践,推进锂电新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发展的“绿色引擎”。

乡村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全市累计创建“绿盈乡村”1805个,创建率达84.46%,一个个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路……

蓝天悠悠、青山隐隐、碧水潺潺,如今的宁德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厚重。全市上下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底色更加鲜亮,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推动“美丽宁德”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