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09:46:46 作者:张瑜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
近日,记者走进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银耳种植基地,见到一派繁忙的景象。 “从制棒、接种、养菌到出菇,银耳成熟大约需60天。如今有了智能恒温系统,基地内银耳全年都可生产,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塘后村党支部书记、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吴瑞昂说。 位于屏南县城东南部的塘后村,平均海拔900米。高海拔带来的温润气候,适合银耳种植,全村大部分村民从事银耳种植产业,当地银耳“个头大、叶片厚、品质优”深受市场青睐,银耳产业也成为塘后村的一张特色名片。 银耳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过去受季节限制,一年内只有4月至7月能种植,其余时间菇棚常处于“闲置”状态,产业效益难以突破。 转机始于今年。得益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加上农业部门专业技术团队的全程指导,塘后村新建23个银耳种植“恒温房”,农户只需点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彻底打破季节桎梏,实现365天种植不间断。 “现在基地里有8万多袋银耳菌棒,一年可生产6茬。”吴瑞昂说,今年7月“恒温房”正式投用,9月就迎来银耳采收季,第一茬收成超出预期,纯利润达5万多元。 种植户汤金和从事食用菌种植多年,以往靠传统大棚种植,不仅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产量也不稳定,如今,通过“恒温房”种植,生长环境可控,生产周期延长,他对发展食用菌产业充满信心。 作为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塘后村把高海拔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发展支柱产业。目前,村里高海拔食用菌栽培基地达60亩,除了种植银耳,还培育香菇、滑子菇等品类,年产值达400万元。 “这段时间,不少村民到基地参观学习,他们对‘恒温房’种植模式很感兴趣。”吴瑞昂说,下一步,村里准备扩大厂房规模,将“智慧种植”技术推广开来,让塘后村的银耳产业越做越红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