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寿宁下党:茶乡飘新韵

2025-11-06 10:02:11  作者:陈祎凝 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深秋时节,寿宁县下党乡山间雨雾蒙蒙,天然的高山云雾造就了适宜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漫山茶园里,茶香沁人、如临仙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如今,下党乡正以种植端的“智慧升级”和生产端的“自动化转型”,走出一条绿意盎然的茶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走进寿宁县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展示大厅里的大屏幕格外醒目。联合社理事长王菊弟介绍:“我们通过高清摄像头、气象采集、虫情测报仪、无人机等设备对全乡茶园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每一片叶子都浸润科技之光。不仅让茶叶品质得到保障,也让茶农更加省心。”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谈起这茶园变化,王菊弟深有感触:“过去茶农仅凭传统种植方式,茶叶产量不高、品质参差不齐、茶农收入不稳。如今,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全乡600多户茶农纳入联合社抱团发展,对茶园进行绿色智能化、生态化提升改造,并实施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监督巡查、统一采购回收、统一加工销售,每亩茶园年收入从3000多元提高到8000多元。”

望着远处的茶园,王菊弟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让我们充满信心。合作社还将引进太阳能杀虫灯、吊运无人机等设备,进一步提升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种植端的升级方兴未艾,生产端的转型也如潮水般涌来。在不远处的“下党红”新茶厂,全自动茶叶加工生产线已全面投产,从一片鲜叶到一片茶叶的制作,只需要三四个工人便可完成。

这条采用独特“楼上楼下”垂直生产模式的生产线,实现了从萎凋、摇青、揉捻、打散、理条、发酵、烘干等18道工序的智能化、标准化生产。“下党红”茶厂工作人员王明桃介绍:“通过全自动化分拣和多层智能质选,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异物风险,能让每一批原料的纯净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保障。在满负荷情况下,每天可加工3500公斤左右鲜叶,产能较传统生产提升30%。”

科技赋能,不仅让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更让品牌价值全面提升。如今,“下乡的味道”“下党红”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189家“下党红”专卖店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昔日深藏在闽东深山的独特茶韵正在创新科技驱动下飘香全国、走向世界。

从智慧茶园到全自动生产车间,在浓郁的茶香中,这场仍在深入开展的科技变革,正让下党茶产业焕发新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党乡党委书记吴观前表示,下党乡要持续优化“定制茶园”模式,以“下党红”“下乡的味道”品牌“双轮驱动”,推动茶叶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做强林下经济,培育铁皮石斛、黄精等特色种植基地,形成“菌菇+茶叶+林下作物”的多元农业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转型。 (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通讯员 吴苏梅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