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20:16:25 作者:郭奔胜 沈汝发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翊群
|
如今的赤溪村干净、整洁。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脱贫之后怎么办?老王的这场家庭会他早就想开了。 家庭会上,围绕着要不要办茶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老王的父亲王德贯沉吟了半晌,开口说话了。“办茶厂是好事,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说,“上班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办厂可是要操很多的心。” 赤溪村村民王桂缪(左二)和父亲(左一)、妻子(左三)儿子(右一)以及女儿女婿一家三代人围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商量办茶厂的事。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老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位72岁的老茶人30多年前就曾和别人承包过茶厂,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不仅没赚钱,还赔了不少,最终还是到茶厂打工。 “你的担忧我知道,但现在时机成熟了,再不干就晚了。”老王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这几年,赤溪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山高路陡,现在离高速路口不到半小时;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去年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村里的茶叶绿色、无污染,备受欢迎;村民的观念也在悄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