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行走思政课”让课堂“活”起来“实”起来

nd.fjsen.com  2020-01-08 10:46:26 郑舒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为了让学生学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近日,宁德师院利用宁德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教育基地上,积极组织大学生赴多地开展实地调研参观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的相互融合,带领大学生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思政课”。

访一个“廉村”的古老记忆

福安廉村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说到福安廉村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薛令之。薛令之是开闽第一进士,而福安廉村就是他的故乡。薛令之一生为官清廉,受世人所敬仰。

为此,宁德师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们走进福安廉村、柏柱洋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实践调研活动。

学员们通过现场教学和观摩,实地走访了明月祠、廉村古堡、廉溪、陈氏三大家祠等包含廉政文化底蕴的古迹,考察廉村生态文化,聆听薛令之为官清廉的历史典故,观看了党风廉政教育图片展,在廉文化、古文化熏陶中接受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思政教育。

在闽东苏区革命旧址柏柱洋,学员们参观了闽东苏区革命纪念馆。在一幅幅珍贵照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前,大家认真聆听邓子恢、陶铸、叶飞、范式人、曾志、任铁峰和马立峰、詹如柏等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在闽东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经历,了解闽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波澜壮阔、不屈不挠的斗争,亲身感受他们艰苦的革命环境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苏维埃旧址、特委旧址和红带会旧址,接受了一场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这次主题实践调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闽东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的双重教育,让我很受启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继承发扬好光荣的革命传统,学习前辈的廉政精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李静娴说。

寻一段“百丈英风”的红色故事

“以前都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百丈岩九壮士的革命故事,这次真正去到百丈岩,才更能感受到他们奋不顾身跳下悬崖,需要多么强大的勇气和信念。”18级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文钰说。

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百丈岩,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开展实地参观活动,探寻革命记忆,感受红色脉搏。

在闽东的古田屏南与宁德交界处的虎贝狮子峰北侧东源村附近,耸立着一座巍峨挺拔地势险峻的悬崖峭壁。因岩壁高达数百丈从而称之为“百丈岩”。1936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3纵队100余人,在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带领下,驻扎在宁德蕉城区虎贝镇东源村。遭到国民党保安团的激烈袭击。为掩护部队安全撤离,23岁的支队长阮吴近临危受命,带领20多名战士抢占百丈岩制高点,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拼搏。最终寡不敌众只剩下阮吴近、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等九人,他们被逼到百丈岩岩边,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们砸烂了枪支,纵身跳下百丈岩壮烈牺牲。1993年,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叶飞为“百丈岩九壮士”题词“百丈英风”。

现场同学们面对巍峨的百丈岩,近距离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他们英勇奋斗、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百丈岩九壮士中有三位我们都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有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生活。”17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江红英说。

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里,学生们参观了一件件带有浓厚革命气息的展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廖翔华为学生讲解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重温那段战斗岁月留下的历史记忆,让学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闽东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洗礼。

探一座大山深处的“扶贫经”

赤溪村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福鼎市磻溪镇的一个畲族村。30年前的赤溪村是一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群众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由此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扶贫攻坚战役,赤溪村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扶贫第一村”。近日,语言与文化学院组织师生来到了赤溪村,实地感受赤溪扶贫开发工作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赤溪村村道宽阔整洁,从街头至街尾都是一栋栋崭新的民居,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优美的环境让前来参观的同学们激动不已。

在村民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白茶种植园、畲族民宿、畲族农家乐等,了解赤溪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感受赤溪村充分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将旅游与扶贫相结合,给村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语言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张晓芳说,“赤溪村30多年间的沧桑巨变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扶贫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离不开赤溪村民的勤劳付出,他们这种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的精神,值得每一个青年学生去坚持和学习。”

从廉政村落到红色革命旧址,从革命展陈馆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学生按照实践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和制作各种类型的实践成果报告,还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谈体会、说感受。“利用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大学生们带着任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课堂活起来,学生的获得感也因此更实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游国斌表示。(闽东日报记者 郑舒 通讯员 杨柳 颜中谷 文/图)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革命,闽东,文化,赤溪村,学生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