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沙埕铁枝:传统+创意让非遗技艺潮起来!

2020-04-27 16:49:59  作者:蔡雪玲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4月22日,在福鼎市沙埕镇铁枝陈列馆内,一台小型“太姥祈福”的铁枝已制作完工。国家级非遗项目“铁枝”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端富说:“不久就能进行铁枝小型表演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随时可以一睹风采。”

福鼎市沙埕“铁枝”俗称“杠”“阁”, 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据沙埕《刘氏宗谱》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元宵节就已盛行“搬铁枝”,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距今已有273年的历史。2008年,沙埕铁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盛宴 

精彩绝伦

铁枝表演

“沙埕铁枝闹元宵是历时数百年的民间传统活动,活动从大年十三开始,连续举办三天。当地人有‘没看过铁枝,就不算过元宵节’的说法。”刘端富说,制作铁枝以刘氏家族为主,动用镇上的能工巧匠100多人,都是从上年的年底就开始筹备。从组织方案、实施设计,到动工制作,前后历时半个月。

每晚三台的铁枝主题不一,有呈现通商贸易历史的“丝路良港”、有祈求繁荣昌盛的“太姥祈福”、有展示神话人物风采的“蟠桃会”,还有“玉兔探月”等。“铁枝”立在花车上,高达三层楼,在灯光辉映下,如来自云中瑶台,合着乐队的伴奏,在观众的簇拥中时而直线行进,时而交叉回旋,就像是在夜空中飘动的舞台。

小演员们在高数米甚至十来米的铁枝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或坐或站,化着精美的妆容,穿着各种扮相的服饰,手持道具,频频挥手,在清风拂动中,飘然超逸,精彩绝伦。

铁枝表演队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前面是牌灯,有两个灯上面写着与这台铁枝内容有关的对联,也叫灯联。接着是乐队,旧时常吹奏“桐山什锦”或“南音”等曲。乐队一般在布棚内演奏,随队行走的布棚乐邦,也叫“十锦棚”。“十锦棚”的四个角悬挂四个绶球,四边绣有戏文,十分美观。

刘端富说,铁枝在沙埕一带渔乡已流传数百年,一直沿用真人表演,极富生趣,渔乡人民把它当作“传家宝”,元宵踩街队伍还有“车鼓亭”“线狮”“跑旱船”“踩高跷”“连灯”“鱼灯”“街头小调”等参与表演,规模空前,成为富有渔家特色、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