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11:23:55 作者:陈丽芳 来源:宁德市医院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今年的“五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户外享受假期的悠闲时光,但宁德市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仍默默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刻奋战在一线,为节日期间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劳动者的光荣。 发热门诊: “棉签探入鼻腔的过程会有些不适感,别紧张,几秒钟就好。”5月3日上午,在宁德市医院东侨院区发热门诊,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汤志森正在为患者张阿姨进行新冠肺炎酸检测咽拭子样本采集。5月1日,宁德市医院在全市率先启动面向市民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项目。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全力全面开展核酸检测,不仅为群众健康、患者就医保驾护航,还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学。 检验科: 5月2日,检验科基因扩增(PCR)实验室负责人叶仁清正进行核酸检测准备工作。“检测前必须在气压控制系统上确认实验室的气压是否符合检测规定,要保证实验室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叶仁清表示,样本的开盖,核酸提取的震荡、离心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伴有感染的风险。PCR实验室设有标准的四区分隔和气流控制,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可让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据了解,截止目前,市医院检验科已完成近百份核算检测,结果全部显示阴性。 急诊科: 5月5日下午,急诊抢救室里值班医生胡承华、护士范晓芳正对一名晕厥患者进行抢救,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开检查单排查病因......“这是今天抢救室接诊的第八位急危重症患者,这样的工作量在节假日里不算多。”胡承华表示,自从来到急诊科日历上就没有了节假日,经常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加班加点更是常态。这个五一假日虽不能陪伴家人,但能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守护更多的家庭,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神经外科NICU 5月5日晚7点,值二线班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刘美秋在家接到科室的“顶班”电话,立即赶往医院,到科室第一件事就是进NICU探视重症患者,检查生命体征。“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和下班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到重症患者身边看看他们的情况。”今年是刘美秋在神经内科的第十七个年头,他常说,做一名外科医生不仅要有“铁”的意志,还要有一颗柔软的责任心。 重症医学科(ICU) 5月5日下午,重症医学科护士陈丽英正为患者调整肠内营养滴速。“驰援回归岗位后,我就接手了8床的重症患者邱大叔的临床护理工作。”陈丽英表示,该患者于上月因意识不清、休克入院,经过多日的精心救治,病情逐渐好转。昨日拔了气管插管,今天状态恢复很不错,希望在我们的全力救治下,邱大叔能快快好起来。 新生儿科: 5月1日上午,新生儿科主任魏春晖照例查房。一名刚出生两天的早产儿因不适哭闹不止,魏春晖小心翼翼地将他抱在怀里,轻声安抚,没过一会,孩子就停止了哭泣。“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医术,更要有仁心。” 超声科 5月5日下午,21号操作间里的超声科陈玮医师正为患者进行子宫扫描。该患者流产复查,情绪低落。”等月经正常来潮,就说明恢复了,别担心。”在陈玮的耐心开导下,患者终于逐渐松开了紧皱的眉头,并对陈玮道出了感谢。 神经外科 “会有点轻微疼痛,大叔忍耐一下哦。”5月5日下午四点半,神经外科护士范晓敏正弯腰为13床脑外伤患者采指尖血。气温骤然升高,忙碌了一下午的范晓敏鬓角挂着汗珠,工作服背部已湿透,但丝毫不影响她操作的精准度。 产二科 “天气闷热,千万不能将孩子包裹得太严实哦。”5月2日,产二科护士兰建烨来到32床产妇身边,指导新手妈妈如何正确护理宝宝,并手把手教授正确的哺乳方式。90后护士兰建烨从事产科护理工作6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母婴的守护天使”是她始终坚守的护理理念。 放射影像科 5月5日下午,放射影像科核磁共振操作间里,技师张莉正认真为病人进行胸腰椎扫描,她双眼始终紧盯着屏幕,以防错过任何一个重要影像。因病人患有强制性脊柱炎,扫描结束后,张莉小心搀扶起病人,并扶他到门口椅子就坐。自2013年进入放射影像科以来,张莉始终认真严谨,耐心细致。 保卫科 5月4日,保卫科工作人员在住院部设卡,检查每位入院人员的陪伴证及健康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宁德市医院多措并举,为群众健康、患者就医保驾护航。 |